🎬 影片信息
- 导演:约翰·卡萨维茨(John Cassavetes)
- 编剧:约翰·卡萨维茨
- 主演:吉娜·罗兰兹(Gena Rowlands,饰 梅布尔·隆盖蒂)、彼得·法尔克(Peter Falk,饰 尼克·隆盖蒂)、弗雷德·德雷珀(Fred Draper,饰 弗雷德·詹森)、凯瑟琳·卡萨维茨(Katherine Cassavetes,饰 玛格丽特·隆盖蒂)、莱迪·卡萨维茨(Lady Rowlands,饰 玛莎·詹森)、马修·卡萨维茨(Matthew Cassavetes,饰 托尼·隆盖蒂)、马修·拉贝(Matthew Laborteaux,饰 安吉洛·隆盖蒂)、克里斯蒂娜·格里萨蒂(Christina Grisanti,饰 玛丽亚·隆盖蒂)、O·G·邓恩(O.G. Dunn,饰 加维·詹森)、马里奥·加洛(Mario Gallo,饰 哈罗德·詹森)、约翰·芬尼根(John Finnegan,饰 克兰西)、文森特·巴隆(Vincent Barbi,饰 吉诺)、克里夫·卡纳克(Cliff Carnack,饰 维托·格拉西)、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饰 鲍曼)、弗兰克·理查兹(Frank Richards,饰 乔·詹森)
- 片长:155分钟(原始版本),147分钟(发行版本)
- 上映日期:1974年9月12日(纽约电影节),1974年11月18日(美国)
- 制片国家:美国
- 类型:剧情 / 家庭 / 心理
- 语言:英语
- 别名:《A Woman Under the Influence》(原名)、《醉酒的女人》(港译/台译/大陆译)、《受影响的女人》(大陆别译)
- IMDb:tt0072417,8.0/10(基于2.8万用户评分,截至2025年3月15日)
- 烂番茄评分:89%(专业评分,基于37评,平均8.4/10)、93%(观众评分)
- 票房:美国约250万美元(预算约50万美元)
🔗 代码
(此处留空,可嵌入电影片段或互动内容)
🔗 友链
(此处留空,可添加 IMDb、烂番茄或其他资源链接)
📝 剧情概述:精神崩塌与家庭的撕裂
洛杉矶郊区,蓝领工人尼克·隆盖蒂(彼得·法尔克 饰)与妻子梅布尔·隆盖蒂(吉娜·罗兰兹 饰)育有三子:托尼(马修·卡萨维茨 饰)、安吉洛(马修·拉贝 饰)、玛丽亚(克里斯蒂娜·格里萨蒂 饰)。梅布尔深爱家庭,却因精神压力与酗酒陷入情绪失控,行为怪异。尼克的母亲玛格丽特(凯瑟琳·卡萨维茨 饰)、梅布尔的母亲玛莎(莱迪·卡萨维茨 饰),以及朋友弗雷德·詹森(弗雷德·德雷珀 饰)、哈罗德·詹森(马里奥·加洛 饰)、加维·詹森(O·G·邓恩 饰)试图介入,却加剧矛盾。克兰西(约翰·芬尼根 饰)、吉诺(文森特·巴隆 饰)、维托·格拉西(克里夫·卡纳克 饰)、鲍曼(詹姆斯·乔伊斯 饰)、乔·詹森(弗兰克·理查兹 饰)串联起家庭聚会的混乱。梅布尔被送往精神病院,六个月后归来,家庭聚会却再度失控。卡萨维茨以手持镜头,刻画女性在家庭与社会夹缝中的精神崩塌。这是一场“家庭裂缝中的灵魂独舞”,用痛苦与爱谱写人性深渊的篇章。
🎥 卡萨维茨的真实炼金术
- 洛杉矶的 claustrophobic 质感
- 以洛杉矶中产家庭为背景,手持镜头与自然光营造“压抑又真实的氛围”.
- 摄影(米奇·布雷特/阿尔·鲁班)以近景与长镜头,放大梅布尔的崩溃与尼克的无奈。
- 剧情设计的心理张力
- 家庭冲突与精神失序交织,梅布尔的狂热与尼克的暴躁并存,展现“人性深处的爱与伤害”.
- 归家晚宴与梅布尔的独舞掀起情感高潮。
- 叙事的独立实验
- 灵感源自卡萨维茨与罗兰兹的婚姻观察;融合《面孔》的即兴感与《首演之夜》的女性视角,致敬伯格曼式心理刻画。
- 部分观众认为“节奏冗长,情绪过重”.
🎭 演员光谱:崩溃与压抑的碰撞
- 吉娜·罗兰兹的狂热梅布尔
- 罗兰兹将梅布尔演成“崩溃中藏深情的母亲”,从神经质笑声到无声泪水,获奥斯卡最佳女主提名。
- 她的独舞戏震撼人心。
- 彼得·法尔克的暴躁尼克
- 法尔克为尼克带来“压抑中藏无力的丈夫”,粗鲁外表下的脆弱令人动容。
- 他的争吵戏火花四溅。
- 配角群像的点缀
- 凯瑟琳·卡萨维茨(玛格丽特):冷峻婆婆,增添家庭张力。
- 莱迪·卡萨维茨(玛莎):焦虑岳母,强化社会压力。
🎞 幕后彩蛋:隐藏的细节与未解之谜
- 卡萨维茨的家庭情怀
- 影片灵感源自罗兰兹对家庭主妇压抑的共鸣;片中儿童演员为卡萨维茨子女,增添真实感。
- 梅布尔的独舞灵感来自罗兰兹的即兴表演。
- 拍摄中的低预算抗争
- 1972-1973年在洛杉矶拍摄,预算50万;卡萨维茨抵押房产筹资,拍摄周期长达一年。
- 罗兰兹为梅布尔角色,深入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
- 文化影响
- 1974年纽约电影节首映,获金球最佳女主提名;票房250万,预算50万,盈利;烂番茄89%,《视与听》赞“独立电影的巅峰”,影响《婚姻故事》与《蓝色茉莉》式女性心理片。
🔥 争议与启示:爱与伤害的较量
- 情绪表达的争议
- 部分观众批评“表演夸张,节奏拖沓”,却也有人赞其“真实刺痛人心”.
- 演员表现的突破
- 罗兰兹的狂热与法尔克的压抑,被赞“崩溃与压抑的化学碰撞”.
- 社会与人性的隐喻
- 梅布尔的崩溃,映射70年代女性在家庭与社会中的压迫,呼应女性主义浪潮。
💬 经典台词:痛苦与爱的注解
- “我只是想让大家都开心!”
——梅布尔的呐喊,奠定崩溃基调。 - “你爱我,但你不懂我。”
——梅布尔对尼克的低语,点燃悲剧火花。 - “家是唯一能伤害你的地方。”
——尼克的叹息,呼应家庭主题。
📌 观影指南:谁该走进这片“醉酒的女人”?
- 独立电影爱好者:沉浸于卡萨维茨的真实美学。
- 心理剧情迷:感受女性精神世界的深刻刻画。
- 罗兰兹/法尔克粉丝:欣赏两位演员的巅峰对戏。
- 期待快节奏剧情的观众:需适应冗长节奏与情绪沉重感。
⭐ 电影综合评分:家庭史诗的灵魂回响
- 专业评价:烂番茄89%,《纽约时报》赞“卡萨维茨的女性杰作”;《芝加哥太阳报》批“过于冗长”。
- 观众反馈:IMDb 8.0,豆瓣 8.4,文艺迷推崇,情感感染力极强。
- 票房表现:美国约250万美元,预算50万,盈利。
🌟 结语
《醉酒的女人》是一场家庭裂缝中的灵魂独舞,约翰·卡萨维茨用155分钟将女性精神危机与家庭撕裂熔铸成1974年独立电影的巅峰之作。吉娜·罗兰兹的狂热梅布尔与彼得·法尔克的暴躁尼克,撑起了这部“精神崩塌与家庭的撕裂”。它以真实笔触描摹爱与伤害,成为心理题材的不朽一章。
“裂缝散尽,灵魂永存。”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