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斯费拉图 / Nosferatu, eine Symphonie des Grauens (1922)

🎬 影片信息

  • 导演:F·W·茂瑙(F.W. Murnau)
  • 编剧:亨里克·加莱恩(Henrik Galeen,改编自布兰姆·斯托克《德古拉》)
  • 主演:马科斯·夏瑞克(Max Schreck,饰 奥洛克伯爵/Count Orlok)、古斯塔·冯·瓦根海姆(Gustav von Wangenheim,饰 托马斯·胡特/Thomas Hutter)、格里塔·斯楚瑞德(Greta Schröder,饰 艾伦·胡特/Ellen Hutter)、亚历山大·格拉纳赫(Alexander Granach,饰 诺克/Knock)、格奥尔格·H·施内尔(Georg H. Schnell,饰 哈丁/Harding)、鲁特·兰多夫(Ruth Landshoff,饰 露丝/Ruth)、约翰·戈托特(John Gottowt,饰 布尔斯托德教授/Professor Bulwer)、古斯塔夫·博茨(Gustav Botz,饰 医生/Doctor)、马克斯·内梅茨(Max Nemetz,饰 船长/Captain)、沃尔夫冈·海因茨(Wolfgang Heinz,饰 水手/Sailor)、阿尔伯特·维纳布勒(Albert Venohr,饰 水手/Sailor)、吉多·赫尔岑(Guido Herzfeld,饰 旅馆老板/Innkeeper)、卡尔·埃茨(Karl Etlinger,饰 市民/Citizen)、范妮·施雷克(Fanny Schreck,饰 护士/Nurse)
  • 片长:94分钟(修复版,长度因版本而异)
  • 上映日期:1922年3月4日(德国)
  • 制片国家:德国
  • 类型:恐怖 / 奇幻 / 无声电影
  • 语言:无声(德语字幕)
  • 别名:《Nosferatu, eine Symphonie des Grauens》(原名)、《诺斯费拉图》(大陆/港译)、《Nosferatu, a Symphony of Horror》(英文)、《Nosferatu, una sinfonía del horror》(西班牙)、《Nosferatu, une symphonie de l’horreur》(法国)、《Nosferatu, eine Symphonie des Grauens》(德国)
  • IMDb:tt0013442,7.9/10(基于108,000用户评分,截至2025年5月15日)
  • 烂番茄评分:97%(基于103评论,平均8.7/10),观众评分87%
  • 票房:约50万德国马克(数据不完整,预算约25万马克)

🔗 代码

(此处留空,可嵌入电影片段或交互内容)


🔗 友链

(此处留空,可添加 IMDb、Kino Lorber或其他资源链接)


📝 剧情概述:吸血鬼的死亡阴影

1838年,威斯堡地产经纪人托马斯·胡特(古斯塔夫·冯·旺根海姆 饰)受命前往喀尔巴阡山,与神秘的奥洛克伯爵(马克斯·施雷克 饰)交易城堡。胡特留下妻子艾伦(格丽塔·施罗德 饰),在旅途中遭遇诡异村民与旅馆老板(吉多·赫尔岑 饰)的警告。奥洛克实为吸血鬼诺斯费拉图,其经纪人诺克(亚历山大·格拉纳赫 饰)在威斯堡散布瘟疫。胡特发现真相后逃回,却引来奥洛克的追杀。艾伦与哈丁(格奥尔格·H·施内尔 饰)、露丝(鲁特·兰多夫 饰)及布尔斯托德教授(约翰·戈托特 饰)对抗伯爵,医生(古斯塔夫·博茨 饰)与市民(卡尔·埃茨 饰)见证恐怖。船长(马克斯·内梅茨 饰)与水手(沃尔夫冈·海因茨、阿尔伯特·维纳布勒 饰)在死亡航程中陨落。F·W·茂瑙以表现主义影像,交织恐怖、牺牲与宿命。这是一场“夜幕下的吸血挽歌”,用阴影与沉默谱写默片恐怖的开山篇章。


🎥 茂瑙的表现主义炼金术

  • 喀尔巴阡山的阴森质感
    • 以德国森林与布拉格古堡为背景,扭曲阴影与哥特建筑营造“诡谲又梦魇的氛围”.
    • 摄影(弗里茨·阿诺·瓦格纳)以斜角构图与高对比光影,放大奥洛克的恐怖轮廓。
  • 剧情的宿命张力
    • 恐怖与牺牲交织,艾伦的纯真与奥洛克的邪恶并存,展现“人性深处的恐惧与奉献”.
    • 船舱死亡与黎明献祭掀起高潮。
  • 叙事的1920年代风味
    • 改编《德古拉》却避版权,融合《卡里加里博士》的小镇怪谈,迎合1920年代德国表现主义的恐怖热潮。
    • 部分观众批评“节奏稍缓,字幕冗长”.

🎭 演员光谱:恐惧与纯真的碰撞

  • 马克斯·施雷克的恐怖奥洛克
    • 施雷克将奥洛克演成“非人中藏恶灵的吸血鬼”,骷髅般身形与爪指获赞“影史最骇人怪物”.
    • 他的阴影爬墙戏成恐怖经典。
  • 格丽塔·施罗德的柔韧艾伦
    • 施罗德为艾伦带来“脆弱中藏坚定的圣女”,细腻表演被赞“默片情感核心”.
    • 她的献祭戏催泪动人。
  • 配角群像的点缀
    • 古斯塔夫·冯·旺根海姆(胡特):天真经纪人,增添冒险色彩。
    • 亚历山大·格拉纳赫(诺克):疯狂仆人,强化诡异氛围。

🎞 幕后彩蛋:禁片与传说的诞生

  • 茂瑙的恐怖实验
    • 灵感源自斯托克《德古拉》与东欧吸血鬼传说;奥洛克名字致敬罗马尼亚语“恶魔”。
    • 施雷克的化妆耗时5小时,爪指与尖耳成其标志。
  • 拍摄中的先锋匠心
    • 1921年在德国北部与斯洛伐克实景拍摄,耗时4个月;茂瑙用手摇摄影机捕捉动态阴影,施雷克夜间戏份坚持实景。
    • 配乐(汉斯·埃尔德曼,修复版)以管风琴与弦乐,烘托阴森氛围,获默片配乐赞誉。
  • 文化影响
    • 1922年首映票房平稳,50万马克;因斯托克遗孀起诉侵权,制片公司破产,拷贝险被销毁。IMDb 7.9,烂番茄97%,《Sight & Sound》赞“恐怖电影基石”,X帖子称“奥洛克吓到失眠”,影响《德古拉》(1931)与2024年重拍版。

🔥 争议与启示:恐惧与牺牲的较量

  • 剧情尺度的争议
    • 部分观众批评“默片节奏老派”,却也有人赞其“视觉语言永不过时”.
  • 演员表现的突破
    • 施雷克的非人表演,被赞“恐怖美学的开山之作”.
  • 社会与人性的隐喻
    • 奥洛克的瘟疫,映射1920年代战后德国对疾病与未知的恐惧,呼应表现主义的社会焦虑。

💬 经典台词:恐怖与宿命的注解

  • “他的影子,吞噬一切光明。”
    ——字幕,奠定恐怖基调。
  • “只有纯洁的心,能终结黑暗。”
    ——艾伦(字幕),点燃牺牲火花。
  • “夜幕降临,死亡随行。”
    ——诺克(字幕),呼应宿命主题。

📌 观影指南:谁该走进这片“诺斯费拉图”?

  • 恐怖片粉丝:沉浸于默片恐怖的原始魅力。
  • 表现主义爱好者:感受茂瑙的视觉先锋。
  • 吸血鬼题材观众:品味影史最早的吸血鬼传奇。
  • 期待快节奏的观众:需适应默片的沉稳节奏。

⭐ 电影综合评分:默片恐怖的永恒回响

  • 专业评价:烂番茄97%,《Variety》赞“恐怖电影的开山鼻祖”;部分评论批“技术局限”.
  • 观众反馈:IMDb 7.9,Letterboxd 4.0/5,粉丝推崇“恐怖神作”,普通观众批“老派风格”.
  • 票房表现:约50万马克,平稳但具深远影响。

🌟 结语

《诺斯费拉图》是一场夜幕下的吸血挽歌,F·W·茂瑙用94分钟将恐怖、奇幻与表现主义熔铸成1920年代默片恐怖的开山篇章。马克斯·施雷克的奥洛克与格丽塔·施罗德的艾伦,撑起了这部“吸血鬼的死亡阴影”。它以阴影美学描摹恐惧与牺牲,成为恐怖电影的永恒基石。

“黑暗不死,黎明救赎。”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3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