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片信息
- 导演:乔·赖特(Joe Wright)
- 编剧:安东尼·麦卡滕(Anthony McCarten)
- 主演:加里·奥德曼(Gary Oldman 饰 温斯顿·丘吉尔)、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Kristin Scott Thomas 饰 克莱门蒂娜·丘吉尔)、莉莉·詹姆斯(Lily James 饰 伊丽莎白·莱顿)、斯蒂芬·迪兰(Stephen Dillane 饰 哈利法克斯子爵)、罗纳德·皮卡普(Ronald Pickup 饰 内维尔·张伯伦)、本·门德尔森(Ben Mendelsohn 饰 乔治六世)、塞缪尔·韦斯特(Samuel West 饰 安东尼·艾登)、汉娜·斯蒂尔(Hannah Steele 饰 阿比盖尔·沃克)、尼古拉斯·琼斯(Nicholas Jones 饰 约翰·西蒙)、理查德·兰普里尔(Richard Lumsden 饰 伊斯梅将军)、杰瑞米·查尔德(Jeremy Child 饰 斯托里勋爵)、布莱恩·佩蒂弗(Brian Pettifer 饰 金斯利·伍德)、马丁·巴特斯比(Martin Bassindale 饰 乔克·科维尔)、乔丹·沃勒(Jordan Waller 饰 兰道夫·丘吉尔)、大卫·斯特雷泽恩(David Strathairn 饰 富兰克林·罗斯福,未列名)
- 片长:125分钟
- 上映日期:2017年9月1日(特柳赖德电影节)/2017年11月22日(美国,广泛发行)
- 制片国家:英国 / 美国
- 类型:传记 / 剧情 / 历史 / 战争
- 别名:至暗时刻 (大陆) / Darkest Hour (英文) / La hora más oscura (西班牙语) / L’Heure la plus sombre (法语)
- IMDb:tt4555426,7.4/10(基于221千用户评分,截至2025年5月16日)
- 烂番茄评分:84%(专业评分,基于334条评论)、85%(观众评分)
- 豆瓣评分:8.0/10(基于110千用户评分)
🔗 代码
(此处留空,可嵌入电影预告片或交互内容)
🔗 友链
(此处留空,可添加 IMDb、Focus Features、Working Title Films或其他资源链接)
📝 剧情概述:战时首相的抉择
1940年5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英国面临纳粹威胁。温斯顿·丘吉尔(加里·奥德曼 饰)临危受命,出任首相,接替内维尔·张伯伦(罗纳德·皮卡普 饰)。丘吉尔面临内阁分裂:哈利法克斯(斯蒂芬·迪兰 饰)与张伯伦主张与希特勒和谈,外交大臣安东尼·艾登(塞缪尔·韦斯特 饰)与国王乔治六世(本·门德尔森 饰)犹豫支持。丘吉尔在妻子克莱门蒂娜(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 饰)与秘书伊丽莎白·莱顿(莉莉·詹姆斯 饰)的支持下,力主抗战,发表“我们将在海滩上作战”演说。他与美国总统罗斯福(大卫·斯特雷泽恩 饰)通话求援,应对敦刻尔克撤退危机(与《敦刻尔克》电影时间线重合)。丘吉尔深入民间,乘坐地铁倾听民意,坚定抗德决心。在议会发表震撼演说,团结内阁与国民,带领英国迎接“至暗时刻”。这部乔·赖特执导的传记片,聚焦丘吉尔上台首月,献上2017年的历史力作,全球票房约1.51亿美元,奥德曼凭此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
🎥 赖特的战时英伦镜头
- 伦敦的紧张呈现
- 以战时唐宁街的昏暗走廊与防空洞的 claustrophobic 空间,营造国家危亡与个人压力的对比
- 布鲁诺·德尔邦内尔的低光摄影与动态长镜,注入2010年代历史片的沉重质感
- 演说与决断的动态演绎
- 通过丘吉尔的激昂演讲与内阁的激烈争辩,展现领导力与道德抉择的交织
- 达里奥·马里亚内利的弦乐配乐与打字机节奏,点燃戏剧张力
- 信念与孤立的隐晦表达
- 镜头在奥德曼的丘吉尔侧影与议会群情激昂间切换,象征“至暗时刻”的希望火种
- 赖特用《赎罪》的情绪调度,探索领袖在危机中的人性光辉
🎭 演员光谱:坚韧与冲突的交响
- 加里·奥德曼的传奇丘吉尔
- 奥德曼通过化妆与口音将丘吉尔的倔强与机智演绎得炉火纯青,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影评称“历史人物的银幕重生”
- 他在地铁对话与议会演说戏中的爆发,撑起影片的情感支点
- 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的沉稳克莱门蒂娜
- 托马斯赋予克莱门蒂娜智慧与韧性,点燃家庭支持与情感张力
- 她的早餐争执戏为剧情注入人性火花
- 配角群像的火力支援
- 本·门德尔森(乔治六世)以克制助阵王室转变
- 莉莉·詹姆斯(莱顿)用青春铺垫平民视角
- 斯蒂芬·迪兰(哈利法克斯)增添和谈派的政治注脚
🎞 幕后彩蛋:丘吉尔的银幕重塑
- 灵感与风格的根源
- 灵感源自丘吉尔1940年5月的真实经历,融合《国王的演讲》的领袖塑造与《林肯》的政治博弈,致敬历史传记片传统
- 麦卡滕剧本参考丘吉尔演讲记录与日记,地铁戏为艺术虚构引发讨论
- 2017年的影坛亮点
- 预算约3000万美元,全球票房约1.51亿美元,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与最佳化妆奖,提名最佳影片等6项
- 2023年BBC重映,X称其“奥德曼的表演巅峰”
- 拍摄中的细节设计
- 伦敦与约克郡实拍,唐宁街耗资百万重建,奥德曼每天化妆4小时,研究丘吉尔录音
- 赖特用65毫米胶片捕捉议会场景,地铁戏灵感来自1940年民意报道
🔥 争议与启示:表演与虚构的较量
- 历史虚构的争议
- 部分历史学家批评地铁戏不真实,丘吉尔的形象过于戏剧化,忽视和谈派合理性
- 《The Atlantic》称“奥德曼无懈可击,历史细节存疑”
- 表演与氛围的赞誉
- 支持者称赞奥德曼的沉浸演技与赖特的视觉调度,演说与战时伦敦重现令人震撼
- 《Variety》称“传记片的表演标杆”
- 领导与团结的隐喻
- 丘吉尔的抗战决心,映射人类在危机中的信念与集体力量
💬 经典台词:信念与抗争的注解
- “我们绝不投降,绝不屈服!”
——丘吉尔的演说,点燃抗战决心。 - “胜利不是终点,失败不是末日。”
——丘吉尔的低语,揭露领袖韧性。 - “黑暗中,我们点亮希望。”
——丘吉尔的宣言,诉说民族精神。
📌 观影指南:谁该见证这至暗时刻?
- 历史与传记粉丝:沉浸《国王的演讲》式的领袖塑造与战时氛围。
- 奥德曼与赖特支持者:欣赏演员的传奇表演与导演的视觉语言。
- 政治与战争题材爱好者:共鸣2010年代电影对信念与团结的深刻演绎。
- 反感历史虚构或慢节奏的观众:需谨慎,影片偏戏剧化,政治戏较多。
⭐ 电影综合评分:战时的领袖试炼
- 专业评价:烂番茄 84%,称其“奥德曼的表演与赖特的调度打造传记经典”。
- 观众反馈:IMDb 7.4,豆瓣 8.0,表演与氛围获赞,虚构与节奏分化。
- 票房表现:全球1.51亿美元,2017年历史佳作。
🌟 结语
《至暗时刻》(Darkest Hour)是一场融合传记、剧情与战争的领袖试炼,乔·赖特用125分钟将温斯顿·丘吉尔的战时抉择搬上银幕。加里·奥德曼的传奇与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的沉稳,搭配伦敦的昏暗光影与抗争哲思,让这部影片成为2017年的历史力作。从唐宁街的争辩到议会的激昂演说,它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对信念与团结的深刻注脚。
“至暗时刻,曙光不灭。”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