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片信息
- 导演:普布次仁(Pema Tseden)
- 编剧:普布次仁
- 主演:索朗旺姆(Sonam Wangmo 饰 卓嘎)、金巴(Jinpa 饰 达杰)、杨秀措(Yangshik Tso 饰 卓玛)、古桑(Gusang 饰 久美)、达瓦卓玛(Dawa Dolma 饰 老师)、次仁央金(Tsering Yangjen 饰 卓玛的同学)、才洛(Tsalo 饰 医生)、尼玛(Nima 饰 僧人)、仁青(Rinchen 饰 卓嘎的母亲)、索南尼玛(Sonam Nima 饰 卓嘎的父亲)、扎西(Zahi 饰 村人)、德庆(Dechen 饰 村妇)、次仁(Tseren 饰 孩子)
- 片长:102分钟
- 上映日期:2019年9月8日(多伦多国际电影节,首映)/2019年10月1日(中国大陆,限量发行)
- 制片国家:中国
- 类型:剧情 / 家庭 / 社会
- 别名:气球 (大陆) / Balloon (英文) / Qi qiu (拼音) / Balón (西班牙语) / Ballon (法语)
- IMDb:tt10703752,6.9/10(基于2.5千用户评分,截至2025年5月24日)
- 烂番茄评分:94%(专业评分,基于32条评论)、78%(观众评分)
- 豆瓣评分:7.5/10(基于15千用户评分)
🔗 代码
(此处留空,可嵌入电影预告片或交互内容)
🔗 友链
(此处留空,可添加 IMDb、Factory Gate Films、Red Balloon Film或其他资源链接)
📝 剧情概述:高原上的信仰与现实纠葛
1980年代,青藏高原的藏族牧民家庭,达杰(金巴 饰)与卓嘎(索朗旺姆 饰)育有三子,靠放羊维生。家中经济拮据,卓嘎意外怀孕,面临计划生育政策的压力。达杰从医院拿回避孕气球,却被两个调皮的儿子当作玩具吹破,引发夫妻间的争执。长子久美(古桑 饰)偷拿爷爷的避孕气球送给女友卓玛(杨秀措 饰),不料被学校老师(达瓦卓玛 饰)发现,引发风波。卓嘎的姐姐、尼姑卓玛因寺庙事务介入,带来宗教与传统的视角。达杰的父亲去世,灵魂转世之说与现实困境交织,迫使卓嘎在生育、信仰与家庭间作出抉择。从高原的辽阔牧场到简陋的藏式土屋,影片以克制镜头刻画藏族家庭的日常,探索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碰撞。这部普布次仁执导的剧情片,获2019年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提名,全球票房约120万美元。
🎥 普布次仁的高原诗意镜头
- 青藏高原的辽阔呈现
- 以无垠牧场、雪山背景与藏族村落的泥土屋,营造自然壮美与生活质朴的对比
- 吕松野(Songye Lu)的摄影以自然光与长镜头,注入2010年代中国独立电影的诗意质感
- 信仰与现实的动态演绎
- 通过卓嘎的沉默隐忍与达杰的粗粝焦虑,展现家庭在政策与传统间的微妙张力
- 黎镔(Bin Liang)的风声配乐与藏族民谣,点燃地域氛围与情感共鸣
- 选择与牺牲的隐晦表达
- 镜头在索朗旺姆的疲惫面容与金巴的无奈眼神间切换,象征“气球”的脆弱与沉重
- 普布次仁用《冈仁波齐》的克制叙事与达内兄弟的现实主义,探索藏族文化的现代困境
🎭 演员光谱:隐忍与质朴的交响
- 索朗旺姆的坚韧卓嘎
- 索朗旺姆以细腻的非职业表演,将卓嘎的隐忍与内心挣扎演绎得真实动人,获评“藏族电影的女性灵魂”
- 她在与丈夫争执与独自放羊戏中的沉默,撑起影片的情感支点
- 金巴的粗粝达杰
- 金巴赋予达杰藏族牧民的直率与无力感,点燃家庭支柱的复杂张力
- 他的高原劳作与父亲葬礼戏为剧情注入文化火花
- 配角群像的火力支援
- 杨秀措(卓玛)以青春助阵传统与现代的冲突
- 古桑(久美)用顽皮铺垫家庭的代际张力
- 达瓦卓玛(老师)增添政策执行的冷峻注脚
🎞 幕后彩蛋:藏族文化的诗意记录
- 灵感与风格的根源
- 灵感源自普布次仁对藏族牧民生活的观察,融合《小鞋子》的家庭困境与《冬天的骨头》的女性视角
- 剧本由普布次仁亲撰,基于真实藏族家庭经历,融入计划生育与转世信仰的独特议题
- 2019年的影坛亮点
- 预算约80万美元,全球票房约120万美元,获2019年威尼斯地平线单元最佳影片提名
- 2023年MUBI重映,X称其“藏族电影的静谧诗篇”
- 拍摄中的细节设计
- 青海省藏区全实景拍摄,牧场与村落未经修饰,演员多为当地非职业藏民
- 普布次仁用固定镜头捕捉高原日常,葬礼戏致敬藏传佛教仪式,气球意象贯穿全片
🔥 争议与启示:文化与叙事的较量
- 节奏缓慢的争议
- 部分观众批评影片节奏过于克制,日常细节冗长,缺乏戏剧高潮
- 《Screen Daily》称“画面诗意,叙事稍显单薄”
- 文化与表演的赞誉
- 支持者称赞非职业演员的真实演技与藏族文化的细腻呈现,气球意象充满隐喻力量
- 《Variety》称“普布次仁的藏族女性群像,静谧而有力”
- 传统与现代的隐喻
- 气球的脆弱与漂浮,映射藏族家庭在现代化浪潮中的信仰与生存困境
💬 经典台词:隐忍与信仰的注解
- “气球飞走了,我们还能抓住什么?”
——卓嘎的低语,点燃生存困惑。 - “孩子是自己的,命是老天的。”
——达杰的叹息,揭露信仰真相。 - “高原的风,吹不走心里的重。”
——卓玛的呢喃,诉说文化哲思。
📌 观影指南:谁该追随这气球?
- 剧情与社会题材粉丝:沉浸《冈仁波齐》式的文化叙事与家庭困境。
- 普布次仁与藏族电影支持者:欣赏导演的诗意镜头与非职业演员的真挚火花。
- 文化与女性视角爱好者:共鸣2010年代电影对传统与现代冲突的深刻演绎。
- 反感慢节奏或沉重议题的观众:需谨慎,影片克制低调,情绪内敛。
⭐ 电影综合评分:高原的诗意挽歌
- 专业评价:烂番茄 94%,称“普布次仁用气球编织藏族文化的静谧挽歌”。
- 观众反馈:IMDb 6.9,豆瓣 7.5,文化与影像获赞,节奏与戏剧性略有分化。
- 票房表现:全球120万美元,2019年藏族电影佳作。
🌟 结语
《气球》(Balloon)是一场融合剧情、家庭与社会的诗意挽歌,普布次仁用102分钟将藏族牧民的信仰与现实搬上银幕。索朗旺姆的隐忍与金巴的粗粝,搭配青藏高原的辽阔光影与文化哲思,让这部影片成为2019年的独立电影力作。从牧场的风吹气球到葬礼的转世祈祷,它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对传统与现代的深刻注脚。
“气球飘摇,高原不熄。”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