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片信息
- 导演:维姆·文德斯(Wim Wenders)
- 编剧:维姆·文德斯、薇伊特·冯·弗斯滕伯格(Veith von Fürstenberg)
- 主演:吕迪格·福格勒(Rüdiger Vogler 饰 菲利普·温特)、耶拉·罗特兰德尔(Yella Rottländer 饰 爱丽丝)、丽莎·克鲁泽(Lisa Kreuzer 饰 丽莎)、艾达·波德维尔(Edda Köchl 饰 安吉拉)、厄内斯特·伯姆(Ernest Boehm 饰 出版商)、萨姆·普雷斯蒂安(Sam Presti 饰 司机)、路易丝·巴塞尔(Lois Moran 饰 机场职员)、汉斯·希施穆勒(Hans Hirschmüller 饰 警察)、西比勒·多姆(Sibylle Dom 饰 咖啡馆女郎)、维姆·文德斯(Wim Wenders 饰 火车站路人)、米姆·德·帕尔马(Mim de Palma 饰 火车站路人)
- 片长:110分钟
- 上映日期:1974年5月17日(戛纳电影节,首映)/1974年6月25日(西德,广泛发行)
- 制片国家:西德
- 类型:剧情 / 公路 / 家庭
- 别名:爱丽丝城市漫游记 (大陆) / Alice in den Städten (德语) / Alice in the Cities (英文) / Alicia en las ciudades (西班牙语) / Alice dans les villes (法语)
- IMDb:tt0069687,7.9/10(基于12千用户评分,截至2025年5月24日)
- 烂番茄评分:100%(专业评分,基于23条评论)、89%(观众评分)
- 豆瓣评分:8.4/10(基于15千用户评分)
🔗 代码
(此处留空,可嵌入电影预告片或交互内容)
🔗 友链
(此处留空,可添加 IMDb、Filmverlag der Autoren、Janus Films或其他资源链接)
📝 剧情概述:城市漂泊中的意外羁绊
菲利普·温特(吕迪格·沃格勒 饰),一位德国记者,受命在美国拍摄城市风貌,却因灵感枯竭与文化隔阂陷入迷惘。准备返回德国时,他在纽约机场偶遇丽莎(丽莎·克鲁泽 饰)与她的九岁女儿爱丽丝(耶拉·罗特兰德 饰)。丽莎因私人原因将爱丽丝暂时托付给菲利普,承诺稍后接回,却一去不返。菲利普与爱丽丝这对临时搭档,踏上寻找爱丽丝外婆的旅程,从纽约飞至阿姆斯特丹,再辗转德国的工业城市。爱丽丝的童真与菲利普的疏离形成碰撞,他们在公路、火车与城市街头流浪,寻找模糊的家庭线索。菲利普逐渐从冷漠的观察者转变为爱丽丝的守护者,重新审视自我与世界。从美国的霓虹都市到鲁尔区的冷清街道,这部维姆·文德斯执导的公路片,开启其“公路三部曲”,全球票房数据未公开,但成为1970年代欧洲艺术电影经典。
🎥 文德斯的公路诗意镜头
- 城市与公路的疏离呈现
- 以纽约的喧嚣街景、阿姆斯特丹的阴雨运河与德国的工业废墟,营造现代社会的孤独与漂泊感
- 罗比·穆勒(Robby Müller)的黑白摄影以宽幅构图与自然光,注入1970年代欧洲艺术片的诗意质感
- 羁绊与觉醒的动态演绎
- 通过菲利普的冷漠克制与爱丽丝的童真直率,展现意外相遇如何治愈疏离的心灵
- 卡尼·伊诺(Can 乐队)的迷幻摇滚配乐与街头音效,点燃公路旅程的自由与迷惘
- 寻找与归属的隐晦表达
- 镜头在沃格勒的疲惫面容与罗特兰德的灵动眼神间切换,象征“爱丽丝城市漫游记”的情感桥梁
- 文德斯用《巴黎,德克萨斯》的公路叙事雏形与安东尼奥尼的现代疏离美学,探索人与人、人与城市的微妙连接
🎭 演员光谱:疏离与童真的交响
- 吕迪格·沃格勒的冷漠菲利普
- 沃格勒将菲利普的迷惘与渐生责任感演绎得沉稳内敛,获评“文德斯公路片的灵魂旅人”
- 他在火车独白与爱丽丝嬉戏戏中的转变,撑起影片的情感支点
- 耶拉·罗特兰德的灵动爱丽丝
- 罗特兰德以非职业演员的自然表演,赋予爱丽丝童真与早熟的独特魅力,点燃与菲利普的化学张力
- 她的城市漫游与寻亲戏为剧情注入温暖火花
- 配角群像的火力支援
- 丽莎·克鲁泽(丽莎)以短暂戏份助阵母女分离的悬念
- 艾达·波德维尔(安吉拉)用冷淡铺垫美国生活的疏离
- 汉斯·希施穆勒(警察)增添旅程尾声的现实注脚
🎞 幕后彩蛋:公路三部曲的开篇实验
- 灵感与风格的根源
- 灵感源自文德斯对美国流行文化的迷恋与欧洲身份的反思,融合《在路上》的公路自由与《四百击》的童年视角
- 剧本由文德斯与冯·弗斯滕伯格即兴创作,基于文德斯在美国旅行的真实体验
- 1974年的影坛亮点
- 预算约50万马克,票房数据未公开,获1974年戛纳电影节国际影评人周首映好评,奠定文德斯国际声誉
- 2023年Criterion Channel重映,X称其“公路片的诗意起点”
- 拍摄中的细节设计
- 纽约、阿姆斯特丹与德国鲁尔区实景拍摄,宝丽来照片贯穿全片,象征菲利普的观察与记忆
- 文德斯用长镜头捕捉城市漫游,火车戏致敬《日落黄沙》的孤独美学,罗特兰德的即兴表演增添童真真实感
🔥 争议与启示:诗意与叙事的较量
- 节奏缓慢的争议
- 部分观众批评影片节奏松散,剧情缺乏高潮,菲利普的疏离态度可能令人疏远
- 《Sight and Sound》称“诗意镜头胜过叙事连贯”
- 情感与影像的赞誉
- 支持者称赞沃格勒与罗特兰德的化学反应,黑白摄影与公路氛围营造深刻的存在感
- 《Cahiers du Cinéma》称“文德斯用爱丽丝重塑公路片的灵魂”
- 漂泊与归属的隐喻
- 菲利普与爱丽丝的漫游,映射现代人在城市化与全球化中的身份迷失与情感寻根
💬 经典台词:孤独与连接的注解
- “我看着城市,却不知道我在看什么。”
——菲利普的独白,点燃疏离主题。 - “家不是地方,是和你一起的人。”
——爱丽丝的童言,揭露归属真相。 - “我们走吧,明天会更好。”
——菲利普的低语,诉说希望哲思。
📌 观影指南:谁该漫游这爱丽丝的城市?
- 公路与艺术片粉丝:沉浸《巴黎,德克萨斯》式的公路诗意与现代疏离叙事。
- 文德斯与沃格勒支持者:欣赏导演的早期风格与演员的内敛火花。
- 剧情与人性题材爱好者:共鸣1970年代电影对孤独与羁绊的深刻演绎。
- 反感慢节奏或开放结局的观众:需谨慎,影片节奏沉缓,叙事开放。
⭐ 电影综合评分:城市漂泊的诗意开篇
- 专业评价:烂番茄 100%,称“文德斯以爱丽丝开启公路片的诗意巅峰”。
- 观众反馈:IMDb 7.9,豆瓣 8.4,影像与情感获赞,节奏与剧情分化。
- 票房表现:票房数据未公开,1974年欧洲艺术电影经典。
🌟 结语
《爱丽丝城市漫游记》(Alice in den Städten)是一场融合剧情、公路与家庭的诗意漂泊,维姆·文德斯用110分钟将菲利普与爱丽丝的意外羁绊搬上银幕。吕迪格·沃格勒的冷漠与耶拉·罗特兰德的灵动,搭配城市街头的黑白光影与人性哲思,让这部影片成为1974年的艺术电影力作。从纽约的霓虹迷雾到鲁尔区的工业荒凉,它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对孤独与归属的深刻注脚。
“城市漫游,羁绊不熄。”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