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片信息
- 导演:巴兹·鲁赫曼(Baz Luhrmann)
- 编剧:巴兹·鲁赫曼(Baz Luhrmann)、斯图尔特·比蒂(Stuart Beattie)、罗纳德·哈伍德(Ronald Harwood)、理查德·弗兰纳根(Richard Flanagan)
- 主演:妮可·基德曼(Nicole Kidman,饰 萨拉·阿什利/Sarah Ashley)、休·杰克曼(Hugh Jackman,饰 卓佛/Drover)、大卫·文翰(David Wenham,饰 尼尔·弗莱彻/Neil Fletcher)、布兰登·沃特斯(Brandon Walters,饰 纳拉/Nullah)、谢伊·亚当斯(Shea Adams,饰 卡尼/Carney)、本·门德尔森(Ben Mendelsohn,饰 达顿上尉/Captain Dutton)、杰克·汤普森(Jack Thompson,饰 基普林·弗林/Kipling Flynn)、布莱恩·布朗(Bryan Brown,饰 莱斯利·卡尔顿/King Carney)、大卫·古皮利(David Gulpilil,饰 乔治王/King George)、雷·巴雷特(Ray Barrett,饰 拉姆斯登/Ramsden)、安格斯·皮尔克(Angus Pilakui,饰 古拉拉/Goolaj)、埃茜·戴维斯(Essie Davis,饰 凯瑟琳·卡尔顿/Cath Carney)、巴里·奥托(Barry Otto,饰 休斯管理员/Administrator Hughes)、托尼·巴里(Tony Barry,饰 卡拉汉中士/Sergeant Callahan)、尤恩·莱斯利(Ursula Yovich,饰 黛西/Daisy)、丽莲·克朗姆(Lillian Crombie,饰 班达/Bandy)、大卫·恩戈姆布贾拉(David Ngoombujarra,饰 魔法师/Magician)、纳撒尼尔·巴泽尔(Nathanael Buzzer,饰 卡尼的儿子/Carney Boy)、迈克尔·考克斯(Michael Cox,饰 士兵/Soldier)、安东·莫纳斯特德(Anton Monastyrskyy,饰 俄国人/Russian)、马修·惠特(Matthew Whittet,饰 布朗修士/Brother Brown)
- 片长:165分钟
- 上映日期:2008年11月26日(美国、澳大利亚);2008年12月25日(中国大陆)
- 制片国家/地区:澳大利亚 / 美国
- 类型:冒险 / 剧情 / 浪漫 / 战争
- 语言:英语、澳大利亚原住民语言
- 别名:《Australia》(原名)、《澳洲乱世情》(大陆)、《Australia》(西班牙、法国)、《オーストラリア》(日本)
- IMDb:tt0455824,6.6/10(基于132,000用户评分,截至2025年5月24日)
- 烂番茄评分:55%(基于227篇评论,截至2024年),观众评分65%(基于流媒体反馈)
- 票房:全球约2.11亿美元(预算约1.3亿美元,2008年数据)
- 主要奖项:2009年土星奖最佳年轻演员(布兰登·沃特斯)提名,2008年澳大利亚电影学院奖最佳视觉效果提名
🔗 代码
(此处留空,可嵌入电影片段或交互内容)
🔗 友链
(此处留空,可嵌入电影片段或交互内容)
📝 剧情概述:史诗荒原中的爱与传承
1939年,二战前夕,英国贵族萨拉·阿什利(妮可·基德曼 饰)来到澳大利亚北部,继承亡夫的“远方牧场”。她与粗犷牛仔卓佛(休·杰克曼 饰)合作,将1500头牛驱赶至达尔文港,抵抗恶霸尼尔·弗莱彻(大卫·文翰 饰)与地主莱斯利·卡尔顿(布莱恩·布朗 饰)的阴谋。混血少年纳拉(布兰登·沃特斯 饰),在原住民长者乔治王(大卫·古皮利 饰)与母亲黛西(尤恩·莱斯利 饰)的影响下,串联起萨拉与卓佛的命运。卡尼(谢伊·亚当斯 饰)、达顿上尉(本·门德尔森 饰)、基普林·弗林(杰克·汤普森 饰)与凯瑟琳·卡尔顿(埃茜·戴维斯 饰)卷入战火与殖民纷争。1942年日军轰炸达尔文,萨拉、卓佛与纳拉在乱世中守护彼此。巴兹·鲁赫曼以史诗镜头,融合浪漫与战争,谱写“史诗荒原中的爱与传承”,为2000年代澳大利亚电影献上恢弘篇章。
🎥 鲁赫曼的史诗炼金术
- 澳洲荒原的壮丽质感
- 以北领地荒漠、达尔文港与原住民圣地为背景,菲利克斯·布埃诺的管弦配乐与马蹄音效营造“辽阔又动荡的氛围”.
- 摄影(曼迪·沃克)以广角镜头与金色光晕,放大基德曼的坚韧神情。
- 剧情的史诗张力
- 爱情与传承交织,萨拉的优雅与卓佛的野性并存,展现“人性深处的勇气与包容”.
- 牛群跋涉与达尔文空袭掀起视觉高潮。
- 叙事的2000年代风味
- 致敬《乱世佳人》与《红色恋人》,融入“被偷走的一代”原住民议题,迎合2000年代对殖民历史的反思。
- 观众批评“节奏冗长,情节老套”.
🎭 演员光谱:优雅与野性的碰撞
- 妮可·基德曼的坚韧萨拉
- 基德曼将萨拉演成“优雅中藏刚强的贵族”,获土星奖最佳女主角提名,被赞“银幕史诗女英雄”.
- 她的牧场转型戏层次丰富。
- 休·杰克曼的粗犷卓佛
- 杰克曼为卓佛带来“野性中藏深情的牛仔”,被赞“澳洲硬汉代表”,与基德曼的化学反应引人入胜。
- 他的牛群戏充满力量感。
- 配角群像的点缀
- 布兰登·沃特斯(纳拉):天真少年,增添情感弧光。
- 大卫·文翰(弗莱彻):冷酷反派,点缀阴谋底色。
🎞 幕后彩蛋:隐藏的细节与未解之谜
- 鲁赫曼的澳洲情怀
- 灵感源自澳大利亚历史与原住民文化;“远方牧场”致敬北领地真实牧场,纳拉的故事影射“被偷走的一代”。
- 基德曼学习马术,杰克曼体验牛仔生活,沃特斯由鲁赫曼亲自选角。
- 制作中的史诗匠心
- 2007年在悉尼、昆士兰与北领地拍摄,耗时9个月;预算1.3亿美元,牛群场景耗资2000万。
- 获2008年澳大利亚电影学院奖最佳视觉效果提名。
- 文化影响
- 2008年上映,票房未达预期;IMDb 6.6,《Variety》赞“视觉盛宴”,《NY Times》批“过于煽情”,X帖子称“基德曼美炸”,影响《战马》(2011)。
🔥 争议与启示:殖民与和解的较量
- 剧情尺度的争议
- 原住民群体批评“历史美化,刻板印象”,部分观众赞其“浪漫动人”.
- 《The Australian》辩护:“鲁赫曼展现了和解希望。”
- 演员表现的突破
- 基德曼与杰克曼的对手戏被赞“2000年代史诗片的标杆”.
- 社会与人性的隐喻
- 纳拉的混血身份,映射2000年代对多元文化与殖民历史的全球反思。
💬 经典台词:爱与勇气的注解
- “我来这里不是为了卖牧场,而是为了守护它。”
——萨拉的宣言,奠定坚韧基调。 - “这片土地不属于任何人,但我们属于它。”
——卓佛的感慨,点燃传承火花。 - “故事从不结束,只要有人记得。”
——纳拉的低语,呼应文化主题。
📌 观影指南:谁该走进这片“史诗荒原”?
- 史诗片粉丝:沉浸于鲁赫曼的恢弘叙事与澳洲风光。
- 浪漫片爱好者:感受2000年代乱世中的爱情传奇。
- 基德曼与杰克曼粉丝:品味他们的银幕巅峰。
- 厌恶长片的观众:需适应165分钟的慢热节奏。
⭐ 电影综合评分:荒原中的史诗回响
- 专业评价:烂番茄55%,《LA Times》赞“摄影壮丽”;《Guardian》批“剧情松散”.
- 观众反馈:IMDb 6.6,Letterboxd 3.3/5,粉丝推崇“视觉震撼”,普通观众批“过于冗长”.
- 票房表现:全球约2.11亿美元,表现平稳。
🌟 结语
《澳洲乱世情》是一场史诗荒原中的爱与传承,巴兹·鲁赫曼用165分钟将浪漫与战争熔铸成2000年代澳大利亚电影的恢弘篇章。妮可·基德曼的萨拉与休·杰克曼的卓佛,撑起了这部“史诗荒原中的爱与传承”。它以史诗镜头描摹勇气与和解,成为澳洲文化的银幕注脚。
“荒原散尽,爱意不息。”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