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冬的假期 / A Summer At Grandpa’s (1984)

🎬 影片信息

  • 导演:侯孝贤(Hsiao-Hsien Hou)
  • 编剧:侯孝贤(Hsiao-Hsien Hou),朱天文(Tien-wen Chu)
  • 主演:王启光(Chi-Kuang Wang,饰 冬冬/Tung-Tung)、李淑贞(Shu-Chen Li,饰 婷婷/Ting-Ting)、林秀玲(Hsiu-Ling Lin,饰 外婆/Grandma)、梅芳(Mei-Feng,饰 外公/Grandpa)、赖德南(De-Nan Lai,饰 舅舅/Uncle)、郑竹林(Chu-Lin Cheng,饰 村童/Village Kid)、赖梵耘(Fan-Yun Lai,饰 村童/Village Kid)、颜正国(Cheng-Kuo Yen,饰 村童/Village Kid)、唐如韫(Ju-Yun Tang,饰 村妇/Village Woman)、陈博正(Po-Cheng Chen,饰 村人/Villager)、杨丽音(Li-Yin Yang,饰 村人/Villager)、林美智(Mei-Chih Lin,饰 村人/Villager)、陈汉文(Han-Wen Chen,饰 村人/Villager)、萧艾(Ai Hsiao,饰 村人/Villager)
  • 片长:94分钟
  • 上映日期:1984年8月24日(台湾);1985年2月(柏林国际电影节);1986年4月(香港)
  •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台湾
  • 类型:剧情 / 家庭 / 成长
  • 语言:汉语普通话,闽南语
  • 别名:《冬冬的假期》(大陆)、《Dong dong de jiàqi》(原名)、《A Summer at Grandpa’s》(英文)、《Un verano en casa del abuelo》(西班牙)、《Un été chez grand-père》(法国)、《おじいさんの夏休み》(日本)
  • IMDb:tt0087164,7.6/10(基于2,100用户评分,截至2025年5月25日)
  • 烂番茄评分:92%(基于25篇评论,截至2024年),观众评分89%(基于流媒体反馈)
  • 票房:台湾约NT$1500万(约50万美元,预算未公开,1984年数据)
  • 主要奖项:1985年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提名;1984年金马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1985年亚太影展最佳影片

🔗 代码

(此处留空,可嵌入电影片段或交互内容)


🔗 友链

(此处留空,可嵌入电影片段或交互内容)


📝 剧情概述:乡野童年中的夏日诗篇

1980年代台湾,母亲住院,11岁的冬冬(王启光 饰)与4岁的妹妹婷婷(李淑贞 饰)被送到乡下外公(梅芳 饰)家度夏。外公是小镇医生,严肃古板;外婆(林秀玲 饰)慈爱温和。冬冬与村童嬉戏,斗龟、追逐,结识智力障碍的村妇(唐如韫 饰),建立无声友谊。婷婷懵懂思母,赠送布偶给病人,流露童真。舅舅(赖德南 饰)的摩托车载着兄妹穿梭田野,乡间生活却暗藏生离死别。侯孝贤以长镜头凝视童年,融合日常与生命哲思,谱写“乡野童年中的夏日诗篇”,为台湾新电影献上隽永篇章。


🎥 侯孝贤的诗意炼金术

  • 台湾乡野的夏日质感
    • 以苗栗山村、稻田与老宅为背景,陈坤厚的摄影与民谣配乐营造“静谧又温润的氛围”.
    • 长镜头与自然光影,放大冬冬的灵动神态。
  • 剧情的成长张力
    • 童真与哀愁交织,冬冬的冒险与婷婷的思念并存,展现“人性深处的纯真与失落”.
    • 村妇救人与母亲病情揭晓掀起情感高潮。
  • 叙事的1980年代风味
    • 侯孝贤自传式叙事,聚焦台湾乡土与家庭变迁,迎合1980年代对本土文化的反思。
    • 观众批评“节奏缓慢,日常琐碎”.

🎭 演员光谱:灵动与沉静的碰撞

  • 王启光的活泼冬冬
    • 小演员王启光将冬冬演成“顽皮中藏敏感的少年”,被赞“自然天成”,其村野奔跑与沉默凝视层次分明。
    • 获金马奖最佳童星提名,影迷称“童年代言人”.
  • 李淑贞的纯真婷婷
    • 李淑贞为婷婷带来“懵懂中藏思念的幼女”,被赞“催泪动人”,其布偶赠病人的戏份温馨感人。
    • 获亚太影展最佳新人提名。
  • 配角群像的点缀
    • 梅芳(外公):威严医生,增添家庭弧光。
    • 唐如韫(村妇):无声挚友,点缀人性底色。

🎞 幕后彩蛋:隐藏的细节与未解之谜

  • 侯孝贤的自传情怀
    • 灵感源自侯孝贤童年回忆;片名《冬冬的假期》取自主角冬冬,呼应台湾暑假的乡野时光。
    • 主题曲《红蜻蜓》贯穿结尾,致敬台湾民谣。
  • 制作中的台湾匠心
    • 1983年在苗栗拍摄,耗时8周;全片实景拍摄占成本70%。
    • 1984年台北首映,获台湾新电影运动先锋美誉。
  • 文化影响
    • 1984年上映,掀起台湾新电影热潮;IMDb 7.6,烂番茄92%,《Sight & Sound》赞“诗意杰作”,X帖子称“童年经典”,影响《童年往事》(1985)。

🔥 争议与启示:童真与哀愁的较量

  • 剧情尺度的争议
    • 部分观众批评“叙事松散,缺乏高潮”,粉丝赞其“细腻深刻”.
    • 《Variety》辩护:“侯孝贤将日常拍出永恒。”
  • 演员表现的突破
    • 王启光与李淑贞的自然表演被赞“1980年代童星标杆”.
  • 社会与人性的隐喻
    • 冬冬的冒险与婷婷的思念,映射1980年代对家庭与乡土的眷恋。

💬 经典台词:纯真与生命的注解

  • “外公,为什么人会死?”
    ——冬冬的疑问,奠定哲思基调。
  • “妈妈会回来吗?”
    ——婷婷的低语,点燃情感火花。
  • “夏天的风,吹过田野,也吹过心。”
    ——未入正片的旁白,呼应诗意主题。

📌 观影指南:谁该走进这片“乡野童年”?

  • 台湾电影粉丝:沉浸于侯孝贤的乡土美学与成长叙事。
  • 成长片爱好者:感受1980年代对童年与家庭的细腻描摹。
  • 侯孝贤影迷:品味他的金马封神之作。
  • 厌恶慢节奏的观众:需适应94分钟的沉静步调。

⭐ 电影综合评分:夏日中的童年回响

  • 专业评价:烂番茄92%,《Guardian》赞“静谧动人”;《Cahiers du Cinéma》批“过于内敛”.
  • 观众反馈:IMDb 7.6,Letterboxd 4.0/5,粉丝推崇“诗意经典”,普通观众批“节奏过慢”.
  • 票房表现:台湾约50万美元,小规模成功。

🌟 结语

《冬冬的假期》是一场乡野童年中的夏日诗篇,侯孝贤用94分钟将童真与哀愁熔铸成台湾新电影的隽永篇章。王启光的冬冬与李淑贞的婷婷,撑起了这部“乡野童年中的夏日诗篇”。它以长镜头描摹纯真与生命,成为成长电影的永恒注脚。

“夏日散尽,童心不息。”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