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之歌 / The Unvanquished (1956)

🎬 影片信息

  • 导演: 萨蒂亚吉特·雷伊 (Satyajit Ray)
  • 编剧: 萨蒂亚吉特·雷伊 (Satyajit Ray) (改编自比布迪布山·班德帕德耶 Bibhutibhushan Bandyopadhyay 小说《道路之歌》续篇《无敌者》)
  • 主演: 卡奴·班纳杰 (Kanu Banerjee 饰 Harihar), 卡鲁纳·班纳杰 (Karuna Banerjee 饰 Sarbajaya), 斯米兰·哥萨尔 (Smriti Biswas 饰 Durga), 达莉亚·库马尔·查特吉 (Daliya Kumari Chatterjee 饰 Pulu), 萨马兰·戈沙尔 (Pinaki Sengupta 饰 Apu (少年)), 萨马兰·戈沙尔 (Santi Gupta 饰 Apu (成年)), 拉姆兰达·巴塔查亚 (Ramani Ranjan Ray 饰 Bhabati), 斯米蒂·辛哈 (Kanu Ray 饰 Bhabati’s son)
  • 片长: 110分钟
  • 上映日期: 1956年10月26日 (印度)
  • 制片国家/地区: 印度
  • 类型: 剧情
  • IMDb: tt0048956, 8.2/10 (基于1.3万+用户评分)
  • 豆瓣评分: 8.8/10 (基于1.3万+用户评分)
  • 烂番茄评分: 94% (基于17位专业评分), 93% (观众评分,基于500+评价)
  • 奖项:
    • 威尼斯电影节 (1957):金狮奖
    • 英国电影学院奖 (1958):最佳影片 提名
  • 别名: 大河之歌 / 不屈者 / 大河颂 / Aparajito / The Unvanquished

🔗 代码

(此处留空,可嵌入电影预告片或交互内容)


🔗 友链

(此处留空,可添加 IMDb、豆瓣电影或 Satyajit Ray Productions / Government of West Bengal 链接)


📝 剧情概述:阿普的成长与寻根之旅,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印度家庭的温情与失落**

《大河之歌》(The Unvanquished) 是一部1956年上映的印度剧情片,由电影大师萨蒂亚吉特·雷伊执导。本片是“阿普三部曲”的第二部,延续了前作《大路之歌》的故事,以其深沉的人文关怀、对印度社会变迁的细腻捕捉,以及对个体成长、亲情羁绊和文化冲突的深刻探讨而闻名。影片讲述了少年阿普从乡村走向城市,在传统与现代、亲情与独立之间挣扎的成长历程。

故事紧接着《大路之歌》,阿普的童年已逝,他和家人搬到了瓦拉纳西这个恒河边的圣城。他的父亲哈里哈尔 (Harihar,卡努·班纳吉 饰) 依然在寻觅着属于自己的诗人之路,而母亲萨尔巴加娅 (Sarbajaya,卡鲁纳·班纳吉 饰) 则在贫困中辛苦维系着家庭。

随着父亲的去世,母亲带着阿普搬到了一个乡村,依靠亲戚的帮助生活。阿普的成长是影片的核心线索:

  • 求学之路:阿普是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他努力读书,凭借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奖学金,得以去加尔各答(当时的印度大都市)继续深造。
  • 从乡村到城市:加尔各答的现代化生活对阿普来说充满了新鲜感和诱惑。他逐渐适应了都市的生活,结交了新朋友,也开始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
  • 母子情深与分离:阿普的离开让母亲萨尔巴加娅感到深深的孤独和失落。她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却也意识到儿子正逐渐远离自己。母子之间的深厚情感与现实的残酷分离,是影片最感人的部分。
  •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影片展现了印度社会在传统与现代转型中的阵痛。母亲代表着乡村的传统、家庭的羁绊和不变的爱;而阿普则代表着城市的现代、个体的独立和对未来的追求。
  • 孤独与成长:阿普在城市中追求学业和梦想,但也体验到了孤独和疏离感。他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失去亲人(父母),这种失去也塑造了他更加独立的个性。
  • 对生命循环的思考:影片中多次出现自然景象,如恒河的奔流、田野的广阔,暗示着生命的循环和自然的永恒,与人物的生老病死形成对比。
  • 纪实美学:萨蒂亚吉特·雷伊运用写实主义的拍摄手法,捕捉了印度社会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画面质朴而富有诗意。

《大河之歌》是一部关于成长、分离、亲情与自我发现的电影,它以其真实的情感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触动了无数观众的心灵。


🎥 雷伊的写实诗意与班纳吉的母性光辉**

  • 萨蒂亚吉特·雷伊的导演风格 导演萨蒂亚吉特·雷伊以其人文主义情怀、写实主义手法、对普通人生活的深刻洞察以及诗意化的电影语言而闻名。在《大河之歌》中,他用缓慢的节奏、细腻的镜头和对人物情感的精准把握,展现了阿普的成长和母子的情深,他凭借此片荣获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 卡鲁纳·班纳吉的“伟大母亲” 卡鲁纳·班纳吉饰演的母亲萨尔巴加娅,她以其质朴、坚韧、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面对孤独和衰老时的无奈,完美诠释了一个伟大而悲情的印度母亲形象,她的表演极具感染力。
  • 少年与成年阿普 影片中由萨马兰·戈沙尔(少年阿普)和萨马兰·戈沙尔(成年阿普)分别饰演,他们都成功地展现了阿普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性格特点和内心变化。
  • 对印度文化的展现 影片对印度传统文化、城市风貌和宗教习俗进行了真实而自然的展现,让观众对当时的印度社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演员光谱:班纳吉的温情与戈沙尔的探索**

  • 卡鲁纳·班纳吉的「母爱之河」 卡鲁纳·班纳吉饰演的萨尔巴加娅,她以其对儿子无私的奉献、面对贫困的坚韧、以及在儿子离去后那种深沉的寂寞和思念,完美呈现了一个传统印度母亲的伟大与悲哀。
  • 萨马兰·戈沙尔的「求知少年」 萨马兰·戈沙尔饰演的少年阿普,他以其对知识的渴望、对外部世界的好奇,以及在城市中逐渐成长的独立,展现了一个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年轻一代。

🎞 幕后彩蛋:三部曲的灵魂**

  • “阿普三部曲”的核心 《大河之歌》是“阿普三部曲”承上启下的关键,它将阿普从童年带入少年和青年,为第三部《阿普的世界》奠定了基础。
  • 国际赞誉 影片在威尼斯电影节获得金狮奖,这使得萨蒂亚吉特·雷伊成为第一位获得此殊荣的印度导演,也让印度电影在国际影坛上获得了广泛关注。

🔥 争议与启示:成长、失落与生命的连续性**

  • 成长的代价 影片深刻探讨了成长的代价。个体在追求独立和知识的过程中,往往会与过去、与亲情产生分离,这种分离是痛苦的,但也是生命的一部分。
  • 亲情的羁绊与放手 母亲对阿普的爱是无条件的,但她最终也学会了放手,让儿子去追求自己的生活。这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伟大的爱。
  • 文化冲突与适应 从乡村到城市,阿普的经历反映了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以及个体在适应新环境时的挑战。
  • 生命的无常 影片中人物的离世,展现了生命的无常和悲剧性。然而,生命依然在继续,新的希望也在孕育。

💬 经典台词:思念与期盼**

  • 母亲萨尔巴加娅 (卡鲁纳·班纳吉) —— “阿普,你什么时候回来?” (母亲对儿子的深切思念,反复出现的问句) —— (影片的对白相对较少,更注重通过画面和人物情绪来表达。)

📌 观影指南

  • 对剧情片、印度电影、经典电影、成长题材有兴趣的观众: 影片是不可错过的艺术佳作。
  • 对卡努·班纳吉、卡鲁纳·班纳吉精湛表演有兴趣的影迷: 影片将提供令人难忘的演绎。
  • 喜欢节奏缓慢而富有诗意、画面质朴而真实、主题深刻且充满人文关怀的电影: 影片是不错的选择。
  • 寻求一部能够带来情感共鸣、感受成长与分离的痛苦、且探讨亲情与社会变迁的电影: 影片能为寻求内心共鸣和深度思考的观众提供满足。
  • 不介意影片节奏较慢,更注重其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的观众: 影片绝对值得一看。

⭐ 电影综合评分

  • IMDb 评分: 8.2/10 (基于1.3万+用户评分),显示该片在全球影迷中获得了极高评价,被认为是印度电影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 豆瓣评分: 8.8/10 (基于1.3万+用户评分),在华语观众中获得了极高评价,口碑极佳,受到大量电影爱好者和影评人的推崇。
  • 烂番茄评分: 94% (基于17位专业评分),专业影评人几乎一致给予高度评价,赞扬其“感人至深、具有普世价值”。观众评分 93% (基于500+评价),表明该片在普通观众中也获得了极高认可。

🌟 结语

《大河之歌》是阿普的成长与寻根之旅,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印度家庭的温情与失落,萨蒂亚吉特·雷伊用110分钟将卡努·班纳吉的温情与萨马兰·戈沙尔的探索熔铸成1956年的印度佳作。父亲的离世、求学的渴望、城市的诱惑、母亲的思念,撑起了这部“生命之河”的成长寓言。它以充满力量的镜头点燃银幕,成为电影史中一抹独特且令人魂牵梦萦的光芒。

“当一个少年,在父亲去世后,为了追寻知识和更广阔的世界,离开故乡与挚爱的母亲,独自踏上前往大都市的旅程,当成长与分离成为生命的必经之路,你是否敢于,走进阿普那充满希望与失落的世界,去感受那份关于生命、亲情与自我,最令人感动也最令人深思的电影?”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