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片信息
- 导演:拉里萨·谢皮蒂科 (Larisa Shepitko)
- 编剧:拉里萨·谢皮蒂科 (Larisa Shepitko)、尤里·克列皮科夫 (Yuri Klepikov),改编自瓦西里·贝科夫 (Vasil Bykaŭ) 小说《索特尼科夫》
- 主演:鲍里斯·普洛特尼科夫(饰 Sotnikov)、弗拉基米尔·戈斯秋欣(饰 Rybak)、谢尔盖·雅科夫列夫(饰 Village Headman)、柳德米拉·波利亚科娃(饰 Demchikha)、安纳托利·索洛尼岑(饰 Portnov)
- 片长:111分钟
- 上映日期:1977年4月2日(苏联)
- 制片国家:苏联
- 类型:剧情 / 战争
- 别名:上升 (台湾) / 上升 (香港) / Восхождение / The Ascent / 升天
- IMDb:tt0075404,8.2/10(基于4600用户评分)
- 烂番茄评分:100%(基于12条专业评论),观众评分92%
- 豆瓣评分:8.6/10(基于约4000用户评价)
🔗 代码
(此处留空,可嵌入电影预告片或交互内容)
🔗 友链
(此处留空,可添加 IMDb、Letterboxd 或其他资源链接)
📝 剧情概述:灵魂的试炼与战争的炼狱
1942年,德占白俄罗斯的严冬,两名苏联游击队员——军官索特尼科夫(鲍里斯·普洛特尼科夫 饰)与士兵雷巴克(弗拉基米尔·戈斯秋欣 饰)——奉命为饥饿的队伍寻找食物。任务从邻近农场开始,却因农场被毁而深入敌区。他们遭遇纳粹巡逻,躲入村庄,却被叛徒出卖,落入德军手中。面对严刑拷问与死亡威胁,索特尼科夫选择尊严与牺牲,雷巴克却在生存本能下妥协,背叛同胞。拉里萨·谢皮蒂科以《基督受难记》的宗教隐喻,融合《伊万的童年》的冷峻诗意,改编瓦西里·贝科夫的小说,献上一部苏联战争电影的巅峰之作,探索人性在战争与道德绝境中的升华与堕落。
🎥 谢皮蒂科的战争镜头
- 白俄的冰雪美学
- 以穆罗姆附近的雪原与村庄为背景,黑白摄影的刺眼白雪与暗影呼应塔可夫斯基的《安德烈·卢布廖夫》
- 弗拉基米尔·丘赫诺夫的长镜头与特写,捕捉寒冷与绝望的氛围
- 道德与生存的节奏把控
- 前半段以游击队员的跋涉与遭遇铺陈紧张,后半段聚焦审讯与背叛的心理高潮
- 雪地跋涉的慢节奏与审讯室的快速剪辑,平衡外在苦难与内心冲突
- 牺牲与背叛的视觉隐喻
- 索特尼科夫的受难姿势,暗喻基督上十字架的救赎
- 雷巴克的低头,象征道德的崩塌与生存的代价
🎭 演员光谱:人性与信仰的交锋
- 鲍里斯·普洛特尼科夫的圣洁索特尼科夫
- 普洛特尼科夫以新人身份,诠释索特尼科夫的坚韧与信仰,获1977年柏林电影节观众喝彩
- 他的眼神与沉默传递殉道者的力量
- 弗拉基米尔·戈斯秋欣的挣扎雷巴克
- 戈斯秋欣以《第一骑兵军》的沉稳,塑造雷巴克从忠诚到背叛的复杂弧线,成苏联影史经典
- 他的肢体语言勾勒生存与良知的撕裂
- 配角群像的火力支援
- 柳德米拉·波利亚科娃(Demchikha)以母亲的绝望增添人性温度
- 谢尔盖·雅科夫列夫(Village Headman)与阿纳托利·索洛尼岑(Portnov)刻画协作与冷酷
- 儿童角色如Giotto天使,象征纯真的见证
🎞 幕后彩蛋:禁忌与荣耀的苏联杰作
- 艰难的制作历程
- 预算约80万卢布,1974年1月于穆罗姆拍摄6周,零下30度的严寒挑战演员与剧组
- 因基督教象征与协作者的直白刻画,遭苏联审查限制,1977年柏林电影节首映获金熊奖
- 文学与宗教的交织
- 改编自瓦西里·贝科夫1970年小说《索特尼科夫》,谢皮蒂科强化宗教隐喻,致敬基督受难
- 配乐由阿尔弗雷德·施尼特凯创作,融入东正教合唱,呼应《索拉里斯》的灵性
- 拍摄中的细节
- 雪地跋涉戏份无特效,演员真实赤脚拍摄,普洛特尼科夫因此住院
- 片尾的“上升”呼应《圣经·路加福音》,暗喻灵魂的救赎
🔥 争议与启示:信仰与背叛的较量
- 审查与争议
- 苏联当局批评其“宗教倾向过重”与“协作者的负面刻画”,导致国内放映受限
- 烂番茄100%,称“谢皮蒂科的镜头如诗,刺穿战争与人性的核心”
- 艺术与深刻的赞誉
- 豆瓣8.6,称“普洛特尼科夫与戈斯秋欣的表演如灵魂交锋,雪景如画”
- 《Criterion》称“一部超越战争的灵性寓言,媲美塔可夫斯基”
- 人性与救赎的隐喻
- 索特尼科夫的牺牲,象征信仰在绝望中的升华
💬 经典台词:灵魂与道德的注解
- “人可以死,但不能没有尊严。”
——索特尼科夫的信念,点破牺牲的意义 - “我只想活下去,可为什么如此沉重?”
——雷巴克的独白,揭开背叛的代价 - “雪埋葬了一切,唯独良心无法掩盖。”
——Demchikha的低语,诉说战争的真相
📌 观影指南:谁该走进这场灵魂试炼?
- 战争电影爱好者:沉浸于《来看吧》式的苏联战争深刻叙事。
- 艺术电影迷:欣赏塔可夫斯基式的黑白美学与灵性隐喻。
- 人性与历史关注者:感受道德困境与白俄罗斯占领的残酷。
- 期待轻松剧情的观众:需接受其沉重节奏与情感冲击。
⭐ 电影综合评分:苏联战争的灵性巅峰
- 专业评价:烂番茄100%,称“谢皮蒂科的最后杰作是战争电影的丰碑”
- 观众反馈:IMDb 8.2,表演与摄影获赞,情感震撼令人难忘
- 票房表现:因审查受限,票房数据不详,1990年后修复版全球巡映
🌟 结语
《上升》是一场关于信仰、背叛与人性升华的战争挽歌,拉里萨·谢皮蒂科用111分钟将白俄罗斯雪原化为索特尼科夫与雷巴克的灵魂试炼场。鲍里斯·普洛特尼科夫的殉道者、弗拉基米尔·戈斯秋欣的挣扎者,搭配黑白雪景的刺目美学与基督受难的深刻隐喻,让这部影片成为1977年苏联电影的不朽丰碑。从雪地跋涉的肉体折磨到审讯室的道德抉择,它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对人性尊严与战争创伤的永恒叩问。
“上升是苦难,救赎是代价。”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