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片信息
- 导演: 埃里克·侯麦 (Éric Rohmer)
- 编剧: 埃里克·侯麦 (Éric Rohmer)
- 主演: 帕特里克·波查 (Patrick Bauchau 饰 Adrien), 哈蒂·波丽托弗 (Haydée Politoff 饰 Haydée), 丹尼尔·波默勒尔 (Daniel Pommereulle 饰 Daniel), 塞缪尔·莱汉 (Samuel Légitimus 饰 Le jeune homme), 安妮·维亚泽姆斯基 (Anne Wiazemsky 饰 La fille du restaurant)
- 片长: 89分钟
- 上映日期: 1967年3月2日 (法国)
-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类型: 剧情 / 喜剧 / 爱情
- IMDb: tt0061495, 7.3/10 (基于1.3万+用户评分)
- 豆瓣评分: 8.0/10 (基于1.5万+用户评分)
- 烂番茄评分: 100% (基于25位专业评分), 87% (观众评分)
- 奖项:
- 柏林国际电影节 (1967):青年电影论坛奖 (获奖), 金熊奖 提名
- 别名: 女收藏家 / 女搜藏家 / 情事 / The Collector / The Collectoress
🔗 代码
(此处留空,可嵌入电影预告片或交互内容)
🔗 友链
(此处留空,可添加 IMDb、豆瓣电影或 Les Films du Losange / Rome Paris Films 链接)
📝 剧情概述:夏日海滨别墅的哲学辩论,三个年轻人的情感游戏,一部关于欲望、道德与自由的法式小品**
《女收藏家》(La Collectionneuse) 是一部1967年上映的法国剧情喜剧爱情片,由法国新浪潮重要导演埃里克·侯麦执导。本片是侯麦“六个道德故事”系列中的第三部,以其轻松随意的氛围、充满哲学思辨的对话、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剖析,以及对男女关系中欲望与道德界限的探讨而闻名。影片讲述了三个年轻人在夏日海滨别墅中,围绕着一位“收藏家”般的女孩,展开了一场关于性、爱情与自由的情感游戏。
故事设定在法国圣特罗佩附近的海滨别墅。主人公是两位年轻的男性:阿德里安 (Adrien,帕特里克·波肖 饰) 是一位艺术品经销商,他自诩为道德高尚、厌倦世俗享乐的知识分子;他的朋友丹尼尔 (Daniel,丹尼尔·赫伯特 饰) 是一位玩世不恭的艺术家,崇尚自由随性。
- 夏日别墅的相遇:阿德里安和丹尼尔原本打算在别墅中度过一个清净的夏日,远离喧嚣和情色。然而,他们的平静被一位名叫海迪 (Haydée,海迪·米勒 饰) 的年轻女孩打破。海迪是一个美丽而奔放的女性,她随意地与不同的男性交往,仿佛在“收藏”情人,因此被阿德里安和丹尼尔暗地里称为“女收藏家”。
- 欲望与道德的拉锯战:阿德里安虽然表面上对海迪的行为不屑一顾,甚至有些排斥,但他内心深处却无法抑制地被她吸引。他试图保持自己的“道德洁癖”,但又不断在理智与欲望之间挣扎。丹尼尔则对海迪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冷漠,甚至有些蔑视,但他也难以避免地卷入这场情感漩涡。
- 哲学辩论与情感游戏:影片大部分时间都围绕着三位主角之间漫长而富有哲理的对话展开。他们讨论爱情、性、道德、自由、艺术与人际关系。这些对话充满了侯麦式的机锋和智慧,既是思想的碰撞,也是情感的试探和游戏。
- “收藏”的定义:影片通过海迪的行为,引发了对“收藏”这个词的深思。海迪究竟是在收藏男人,还是在寻求某种自由?而阿德里安和丹尼尔,又是否也在以自己的方式“收藏”着某种理念或情感?
- 表象与实相:阿德里安自认为是一个清高的人,但他对海迪的评判和行为,却暴露了他内心的虚伪和矛盾。海迪看似放荡不羁,但她可能比两位男性更加真实和自由。影片通过这种对比,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表象下的真实。
- 最终的结局:随着夏日的深入,三人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微妙。最终,在一次事件之后,海迪离开了别墅,留下了阿德里安和丹尼尔面对他们各自的困惑和自我反思。影片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将这种开放性和不确定性留给了观众,让观众去思考这场情感游戏背后的深层含义。
《女收藏家》是一部独特、迷人而富有内涵的电影,它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哲学思考,成为了法国电影史上不可或缺的经典。
🎥 侯麦的夏日絮语与米勒的迷人演绎**
- 埃里克·侯麦的导演风格 导演埃里克·侯麦是法国新浪潮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其**“道德故事”系列**而闻名。他的电影通常:
- 对白为主:影片高度依赖人物之间的对话来推动剧情和揭示人物内心,对白精炼而富有哲理。
- 自然光与长镜头:偏爱使用自然光和长镜头,营造出一种真实、自然的氛围,仿佛在窥视人物的日常生活。
- 关注人物内心:深入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和道德困境,而非宏大叙事。
- 对男女关系的探讨:影片的核心总是围绕着男女之间复杂的情感、欲望、选择和道德边界展开。
- 帕特里克·波肖的“阿德里安” 帕特里克·波肖饰演的阿德里安,他以其自以为是的清高、内心挣扎的欲望,以及在海迪面前的矛盾心理,完美诠释了一个复杂的知识分子形象。
- 海迪·米勒的“海迪” 海迪·米勒饰演的海迪,她以其自由奔放、充满诱惑力,却又带着一丝神秘和难以捉摸的魅力,成为了影片的焦点。她的表演自然而富有层次,令人印象深刻。
🎭 演员光谱:欲望与道德的化身**
- 帕特里克·波肖的「假道学」 帕特里克·波肖饰演的阿德里安,他以其言行不一、内心矛盾,试图用道德准则约束自己却又被欲望所牵引,成为了影片中关于虚伪与真实的探讨对象。
- 海迪·米勒的「自由灵魂」 海迪·米勒饰演的海迪,她以其随性而为、不拘泥于世俗眼光,却又并非完全没有情感,成为了影片中“女性解放”的某种象征。
- 丹尼尔·赫伯特的「玩世不恭者」 丹尼尔·赫伯特饰演的丹尼尔,他以其对一切保持冷漠、嘲讽的态度,却又无法完全置身事外,代表了另一种对待情感和道德的态度。
🎞 幕后彩蛋:侯麦的“道德故事”**
- “六个道德故事”系列 《女收藏家》是埃里克·侯麦“六个道德故事”系列中的第三部,也是他首次真正意义上的长片。这个系列以其对特定道德困境的探讨而著称。
- 自然光拍摄 侯麦以坚持使用自然光拍摄而闻名,这使得影片的画面非常自然和真实,仿佛在记录生活。
- 即兴表演的运用 影片在一定程度上运用了即兴表演,演员在侯麦的指导下,自由地发挥台词和表演,增加了影片的真实感。
🔥 争议与启示:何为爱情与自由**
- 欲望与克制 影片深刻探讨了人类内心深处的欲望与道德之间的冲突,以及个体如何在这种冲突中做出选择。
- 自由的边界 海迪的自由行为引发了对个人自由边界的思考:究竟何为真正的自由,以及自由是否会伤害他人。
- 男权视角的审视 影片通过两位男性对海迪的观察和评论,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男性对女性的某种审视和评判,引发对性别视角的讨论。
- 对话的艺术 侯麦通过大量的对话,展示了语言在人际关系中的力量和局限,以及言语如何塑造和掩盖真实的情感。
💬 经典台词:哲思与情感的碰撞**
- 阿德里安 (帕特里克·波肖) —— “我想摆脱女人,但我做不到。” (阿德里安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 丹尼尔 (丹尼尔·赫伯特) —— “她在收集男人,就像你收集艺术品一样。” (丹尼尔对海迪的评价,揭示片名深意) —— 海迪 (海迪·米勒) —— “我只是想做我想做的事。” (海迪对自由的追求)
📌 观影指南
- 对剧情片、喜剧片、爱情片、法国电影、新浪潮电影、埃里克·侯麦作品、哲学思辨题材有兴趣的观众: 影片是不可错过的影史经典。
- 对埃里克·侯麦导演作品有兴趣的影迷: 影片是理解其电影美学和叙事风格的代表作。
- 对帕特里克·波肖、海迪·米勒、丹尼尔·赫伯特精湛表演有兴趣的观众: 影片将提供令人信服的沉浸式演绎。
- 喜欢节奏舒缓但充满对白、画面自然真实、主题深刻且引人深思的电影: 影片是不错的选择。
- 寻求一部能够带来哲学思辨、感受男女情感游戏与人性矛盾、且充满艺术气息的电影: 影片能为寻求深度思考和观影体验的观众提供满足。
⭐ 电影综合评分
- IMDb 评分: 7.3/10 (基于1.3万+用户评分),显示该片在全球影迷中获得了较高评价,作为一部艺术片,表现出色。
- 豆瓣评分: 8.0/10 (基于1.5万+用户评分),在华语观众中获得了高评价,口碑极佳,被广泛认为是侯麦的代表作之一。
- 烂番茄评分: 100% (基于25位专业评分),专业影评人几乎一致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聪明、迷人、充满洞察力”。观众评分 87%,表明该片在普通观众中获得了较高认可。
🌟 结语
《女收藏家》是夏日海滨别墅的哲学辩论,三个年轻人的情感游戏,一部关于欲望、道德与自由的法式小品,埃里克·侯麦用89分钟将帕特里克·波肖的挣扎与海迪·米勒的自由熔铸成1967年的法国佳作。夏日别墅的相遇、欲望与道德的拉锯战、哲学辩论与情感游戏、“收藏”的定义、以及最终表象与实相的揭示与开放式结局,撑起了这部“道德故事”的爱情寓言。它以充满力量的镜头点燃银幕,成为电影史中一抹独特且令人魂牵梦萦的光芒。
“当两位自诩清高的男性,在夏日海滨别墅中遇到一位随意与人交往的“女收藏家”,他们将如何在这场关于性、爱情与自由的情感游戏中,不断审视自己的欲望与道德界限?你是否敢于,走进这个充满阳光与哲学思辨的法国海岸,去感受那份关于人性、选择与自由,最令人心潮澎湃也最令人深思的电影?”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