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帧 / 24 Frames (2017)

🎬 影片信息

  • 导演: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Abbas Kiarostami)
  • 编剧: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 主演:无固定演员(实验性影像作品,主要为静态与动态画面)
  • 片长:114分钟
  • 上映日期:2017年5月23日(戛纳电影节)
  • 制片国家/地区:伊朗 / 法国
  • 类型:实验 / 纪录片 / 剧情
  • 语言:无对白(以影像与环境音为主)
  • 别名:《24帧》(大陆)、《24 Frames》(原名)、《24 Images》(法国)、《24フレーム》(日本)、《24 Bilder》(德国)
  • IMDb:tt6777170,6.9/10(基于2,300用户评分,截至2025年7月12日)
  • 烂番茄评分:93%(基于43篇评论,截至2024年),观众评分72%(基于流媒体反馈)
  • 票房:无明确票房数据(艺术实验片,限量发行)
  • 主要奖项:2017年戛纳电影节特别展映;2018年伊朗法吉尔电影节最佳实验片提名

🔗 代码

(此处留空,可嵌入预告片或交互内容)


🔗 友链

(此处留空,可嵌入相关内容)


📝 剧情概述:诗意镜头的生命凝视

伊朗导演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遗作《24帧》,以24段独立影像片段,探索静止与动态的边界。

  • 每帧从一张照片或画作出发,延伸为4至6分钟的动态画面:风雪中的乌鸦、窗外的海浪、林间的鹿群、都市的孤独剪影。
  • 无传统叙事,影像聚焦自然、动物与人类瞬间,辅以环境音与微妙动画,勾勒生命与时间的哲思。
  • 阿巴斯以实验电影的诗意风格,
    谱写“诗意镜头的生命凝视”,
    融合摄影、动画与纪录,探索存在、记忆与艺术的碰撞。
    影片以自然与都市为背景,
    映照2010年代对生命本质与影像哲学的冥想。

🎥 阿巴斯的影像炼金术

  • 自然与都市的诗意质感
    • 以伊朗乡野、欧洲海岸与城市为背景,
      阿巴斯亲自掌镜,搭配环境音与极简配乐,
      使用静态构图与微动态,营造“静谧又深邃的氛围”。
    • 视觉:雪地鸟群与窗框剪影,凸显时间与生命的交错。
  • 剧情的哲学张力
    • 每帧的瞬间延展,
      展现“静止如何孕育动态生命”。
    • 自然变迁与动物行为,掀起哲思波澜。
  • 叙事的2010年代风味
    • 融合实验电影与哲学冥想,
      呼应2010年代对艺术形式与存在意义的探索。
    • 观众批评“节奏缓慢,抽象难解”。

🎭 演员光谱:自然与生命的碰撞

  • 无固定演员
    • 影片以自然景观与动物为主角:乌鸦、鹿、牛、海鸥等,
      塑造“生命本身的无声叙事”,
      被《Cahiers du Cinéma》赞“自然成为最动人的表演者”。
    • X网友称“动物的瞬间比人类更真实”。
  • 环境音的点缀
    • 风声、雨声与鸟鸣,
      增添“生命呼吸的听觉弧光”。
    • 粉丝称“环境音让每帧充满灵魂”。
  • 人类剪影
    • 偶尔出现的路人或窗边身影,
      催化“孤独与连接的微妙氛围”。

🎞 幕后彩蛋:隐藏的细节与未解之谜

  • 实验影像的灵感
    • 阿巴斯受摄影与绘画启发,尝试将静止画面赋予动态生命;
      片名“24帧”呼应电影每秒24帧的本质,寓意时间流逝。
    • 第一帧改编自布吕盖尔《雪中猎人》,其余基于阿巴斯个人摄影。
  • 制作中的挑战
    • 2014-2016年伊朗与欧洲拍摄,耗时两年,预算约50万美元;
      团队结合实景、CGI与后期动画,打造微动态效果。
    • 阿巴斯逝世前未完成剪辑,由其子艾哈迈德·基亚罗斯塔米(Ahmad Kiarostami)完成,2017年戛纳首映。
  • 文化影响
    • 作为阿巴斯遗作,延续其诗意电影哲学;
      IMDb 6.9,豆瓣7.5,《Sight & Sound》评“阿巴斯的影像冥想”,
      X帖子称“每帧都是生命的诗”,
      艾哈迈德称“父亲想用影像捕捉时间的呼吸”。

🔥 争议与启示:生命与艺术的交响

  • 叙事风格的争议
    • 观众批评“无情节叙事过于抽象”,
      粉丝辩护“诗意影像与哲思是核心”。
    • 《The Guardian》:“一部静谧而深刻的艺术实验。”
  • 生命主题的刻画
    • 自然与瞬间被赞“存在意义的诗意呈现”。
  • 社会与人性的隐喻
    • 静态与动态的交织,
      映射2010年代对时间、记忆与艺术边界的思考。

💬 经典台词:生命与时间的注解

  • 无对白,影片以影像语言为主。
  • “每一帧都是时间的碎片。”
    —— 阿巴斯访谈中的阐述,奠定哲学基调。
  • “生命在静止中流动。”
    —— 未入正片的旁白,点燃冥想火花。
  • “画面无尽,生命不息。”
    —— 未入正片的旁白,呼应主题。

📌 观影指南:谁该走进这片“生命凝视”?

  • 实验电影爱好者:沉浸于阿巴斯的影像哲学。
  • 艺术片粉丝:感受静态与动态的诗意边界。
  • 哲学冥想观众:品味生命与时间的深刻思考。
  • 追求快节奏的观众:需适应114分钟的静谧叙事。

⭐ 电影综合评分:诗意的生命回响

  • 专业评价:IMDb 6.9,豆瓣7.5,《Variety》称“阿巴斯的遗作充满哲思”;《The Hollywood Reporter》批“节奏过于沉缓”。
  • 观众反馈:Letterboxd 3.6/5,粉丝称“每帧都像一幅画”,普通观众批“太抽象难懂”。
  • 票房:无明确数据,艺术片市场表现平稳。

🌟 结语

《24帧》是一场诗意镜头的生命凝视,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用114分钟将实验影像与哲学冥想熔铸成2010年代电影的隽永篇章。自然与瞬间的画面,撑起了这部“诗意镜头的生命凝视”。它以全球风景为背景,映照时间与存在的碰撞,成为实验电影的永恒注脚。

“画面无尽,生命不息。”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