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波 / The Cured (2017)

🎬 影片信息

  • 导演:大卫·费恩(David Freyne)
  • 编剧:大卫·费恩
  • 主演:艾伦·佩吉(Ellen Page,饰 阿比/Senan)、山姆·基利(Sam Keeley,饰 森南/Senan)、汤姆·沃恩-劳勒(Tom Vaughan-Lawlor,饰 康纳/Conor)、斯图尔特·格雷厄姆(Stuart Graham,饰 坎托/Cantor)、艾米·德·布伦(Amy De Bhrún,饰 乔伊/Joey)、宝拉·马尔科姆森(Paula Malcomson,饰 莱利博士/Dr. Lyons)
  • 片长:95分钟
  • 上映日期:2017年9月9日(多伦多国际电影节),2018年2月23日(爱尔兰/英国)
  • 制片国家/地区:爱尔兰 / 英国
  • 类型:剧情 / 科幻 / 恐怖
  • 语言:英语
  • 别名:《第三波》(大陆)、《The Cured》(原名)、《ザ・キュアード》(日本)、《Les Affamés》(法国)、《Die Geheilten》(德国)
  • IMDb:tt3463106,5.6/10(基于10,500用户评分,截至2025年7月13日)
  • 烂番茄评分:68%(基于62篇评论,截至2024年),观众评分55%(基于PostTrak反馈)
  • 票房:全球约50万美元(预算约500万欧元,数据有限)
  • 主要奖项:2017年多伦多电影节午夜疯狂单元展映,2018年都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爱尔兰影片提名

🔗 代码

(此处留空,可嵌入预告片或交互内容)


🔗 友链

(此处留空,可嵌入相关内容)


📝 剧情概述:丧尸归来的救赎之殇

影片设定在丧尸病毒肆虐后的爱尔兰,90%感染者被治愈,但“康复者”仍被社会歧视。故事聚焦康复者森南(萨姆·基利 饰)试图重返生活,却卷入社会冲突与昔日丧尸同伴的复仇。

  • 森南在丧尸病毒“迷宫病毒”治愈后,寄居于嫂子阿比(艾伦·佩吉 饰)家中,抚养侄子。他与康复者领袖康纳(汤姆·沃恩-劳勒 饰)重逢,却发现康纳策划反叛,挑战政府与未感染者的压迫。森南在救赎与暴力的边缘挣扎,揭开人性与社会的裂痕。
  • 大卫·弗雷尼以科幻恐怖片形式,
    谱写“丧尸归来的救赎之殇”,
    融合社会寓言与心理惊悚,探索歧视、救赎与人性复苏的碰撞。
    影片以末世后的都柏林为背景,
    致敬《28天后》与《行尸走肉》,呈现2010年代的丧尸题材新解。

🎥 弗雷尼的影像炼金术

  • 都柏林的末世质感
    • 以爱尔兰都柏林实地取景,
      **加里·利登(Gary Lydon)的摄影与科林·坎贝尔(Colin Campbell)**的剪辑,
      搭配冷峻色调与紧张氛围,营造“压抑又不安的氛围”。
    • 视觉:废墟城市与康复者的隔离区,凸显社会分裂与人性挣扎的对比。
  • 剧情的心理张力
    • 森南的内疚与康纳的愤怒,
      展现“救赎如何被仇恨吞噬”。
    • 社会冲突与丧尸威胁,掀起剧情与情感波澜。
  • 叙事的2010年代风味
    • 融合丧尸题材与社会批判,
      呼应2010年代对移民、歧视与后末世重建的探讨。
    • 观众批评“节奏缓慢,结局仓促”。

🎭 演员光谱:救赎与冲突的碰撞

  • 萨姆·基利的森南
    • 以克制而深沉的表演,
      塑造“背负丧尸记忆的康复者”,
      被《The Hollywood Reporter》赞“基利带来令人信服的复杂性”。
    • X网友称“萨姆的眼神满是挣扎”。
  • 艾伦·佩吉的阿比
    • 以坚韧而脆弱的演技,
      刻画“守护家庭的单亲母亲”,
      增添情感弧光。
    • 粉丝称“佩吉的表演为影片注入灵魂”。
  • 群像的点缀
    • 汤姆·沃恩-劳勒(康纳):激进领袖,点燃冲突张力。
    • 宝拉·马尔科姆森(莱利博士):冷静科学家,增添科学底色。
    • 斯图尔特·格雷厄姆(坎托):冷酷官员,催化社会氛围。

🎞 幕后彩蛋:隐藏的细节与未解之谜

  • 丧尸题材的社会隐喻
    • 导演大卫·弗雷尼将“康复者”设定为社会边缘群体,隐喻移民与疾病幸存者的歧视;
      片名“The Cured”直指治愈者的身份与社会排斥的矛盾。
    • 受《传染病》与爱尔兰社会议题的启发。
  • 制作中的挑战
    • 2016年都柏林与威克洛郡拍摄,耗时8周,预算约500万欧元;
      低预算下通过实景与有限特效还原末世氛围。
    • 2017年多伦多电影节首映,获独立电影圈关注。
  • 文化影响
    • 为2010年代丧尸题材注入社会议题,影响《行尸走肉》后期;
      IMDb 5.6,豆瓣6.0,《Variety》称“社会隐喻有趣但执行不均”,
      X帖子称“丧尸片里少见的深度,可惜节奏慢”,
      弗雷尼称“想拍一部关于人性复苏的丧尸片”。

🔥 争议与启示:歧视与救赎的交响

  • 叙事风格的争议
    • 观众批评“剧情节奏拖沓,角色动机模糊”,如康纳的转变缺乏铺垫;
      粉丝辩护“社会隐喻与演员表演是亮点”。
    • 《Rotten Tomatoes》:“概念新颖,但执行略显平淡。”
  • 恐怖主题的刻画
    • 康复者的挣扎与社会压迫被赞“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探索”。
  • 社会与人性的隐喻
    • 康复者的隔离与反抗,
      映射2010年代对社会边缘群体与疫情后重建的反思。

💬 经典台词:救赎与冲突的注解

  • “我们不是怪物,但他们当我们是。”
    — 森南的控诉,奠定社会基调。
  • “治愈了身体,却治不了人心。”
    — 阿比的感慨,点燃人性火花。
  • “末世无尽,救赎不息。”
    — 未入正片的旁白,呼应主题。

📌 观影指南:谁该走进这片“救赎之殇”?

  • 丧尸片爱好者:沉浸于社会隐喻与心理惊悚的独特丧尸题材。
  • 艾伦·佩吉粉丝:感受其在独立电影中的扎实表演。
  • 科幻剧情迷:品味2010年代丧尸片的社会深度。
  • 追求快节奏的观众:需适应95分钟的沉重内核,含中度恐怖与暴力场面。

⭐ 电影综合评分:丧尸的救赎回响

  • 专业评价:IMDb 5.6,豆瓣6.0,《The Hollywood Reporter》称“社会议题引人入胜但节奏欠佳”;《The Guardian》批“执行未达预期”。
  • 观众反馈:Letterboxd 3.0/5,粉丝称“隐喻深刻,表演动人”,普通观众批“丧尸元素太少”。
  • 票房:全球约50万美元,表现不佳。

🌟 结语

《第三波》是一场丧尸归来的救赎之殇,大卫·弗雷尼用95分钟将科幻恐怖与社会寓言熔铸成2010年代的独立佳作。萨姆·基利的森南与艾伦·佩吉的阿比,撑起了这部“丧尸归来的救赎之殇”。它以末世都柏林为背景,映照歧视与人性的碰撞,虽未大获成功,仍为丧尸片迷提供了一抹深思的记忆。

“末世无尽,救赎不息。”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1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