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约死后 / 生前約死後 (2019)

🎬 影片信息

  • 导演:马浚伟(Steven Ma)
  • 编剧:马浚伟(Steven Ma)、林少枝(Siu-chi Lam)
  • 主演:马浚伟(Steven Ma,饰 吴家伟/Ka-wai Ng)、顾美华(Josephine Koo,饰 阿梅/Mei)、余香凝(Jennifer Yu,饰 小欣/Yan)、黄定谦(Bee Wong,饰 家明/Ka-ming)、李英涛(Ying-to Li,饰 医生/Doctor)、黄釗鑫(Zeno Koo,饰 少年家伟/Young Ka-wai)、凌晓桦(Vanessa Hung,饰 角色未公开)、郑启员(Kai-yuan Cheng,饰 角色未公开)、罗伟霖(Wai-lam Law,饰 角色未公开)、汤沛宜(Pui-yee Tong,饰 角色未公开)、严海军(Ka-chun Ngan,饰 角色未公开)
  • 片长:90分钟
  • 上映日期:2019年12月5日(中国香港)
  •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香港
  • 类型:剧情
  • 语言:粤语
  • 别名:《Till We Meet Again》(英文)、《生前約死後》(香港)、《生前约死后》(大陆)
  • IMDb:tt14036890,7.0/10(基于300用户评分,截至2025年7月13日)
  • 烂番茄评分:无官方评分,观众反馈有限
  • 票房:数据有限,香港票房约100万港币(低预算影片)
  • 主要奖项:无显著奖项,2019年香港亚洲电影节展映

🔗 代码

(此处留空,可嵌入预告片或交互内容)


🔗 友链

(此处留空,可嵌入相关内容)


📝 剧情概述:母子情深的告别与和解

《生前約死後》(Till We Meet Again)是2019年中国香港剧情片,由马浚伟自编自导自演,根据其真实经历改编,讲述一名男子在母亲去世后,面对抑郁与罪咎感,最终通过告别仪式实现自我救赎的故事,融合亲情、悲伤与治愈主题。

  • 吴家伟(马浚伟 饰)多年来深陷自责与抑郁,母亲阿梅(顾美华 饰)在他6岁时被确诊鼻咽癌,与父亲(未公开演员)及家伟共同抗癌。年幼的家伟(黄釗鑫 饰)懂事地陪伴母亲,但阿梅最终不敌病魔去世,留下家伟的童年阴影。长大后的家伟被罪咎感吞噬,抑郁与惊恐症如影随形。他决定举办一场迟到的告别仪式,与妹妹小欣(余香凝 饰)及弟弟家明(黄定谦 饰)一起,回忆母亲的爱与牺牲,试图解开心结。仪式中,家伟重温阿梅的教诲,面对童年记忆与成年痛苦,最终找到与母亲“再会”的方式。影片以香港家庭与医院场景为核心,探索“亲情、失去与自我和解”。
  • 马浚伟以克制而真挚的风格, 谱写“生前约死后的亲情救赎”, 融合真实回忆与情感叙事,展现失去、宽恕与重生的碰撞。 影片以香港都市为背景, 致敬《海街日记》(Our Little Sister)与香港家庭片的温情传统。

🎥 马浚伟的影像炼金术

  • 香港家庭的温情质感
    • 在香港实景拍摄, 摄影团队(未公开)与配乐团队(未公开)的配合, 搭配医院病房与家庭客厅,营造“温馨而哀伤的氛围”。
    • 视觉:柔光回忆镜头、告别仪式与都市夜景,凸显治愈美学。
  • 剧情的亲情张力
    • 家伟的抑郁与阿梅的母爱, 展现“亲情如何在失去后治愈创伤”。
    • 告别仪式的高潮,掀起情感与救赎的波澜。
  • 叙事的2010年代风味
    • 融合家庭温情与心理治愈, 呼应2010年代《小偷家族》(Shoplifters)与《一家之主》(One Way Ticket to the Moon)的亚洲家庭片趋势。
    • 观众批评“节奏缓慢,情感过于内敛”。

🎭 演员光谱:悲伤与治愈的碰撞

  • 马浚伟的吴家伟
    • 以深沉而内敛的表演, 塑造“从抑郁煎熬到释怀和解的儿子”, 被《香港01》赞“马浚伟自导自演,真情流露”。
    • X网友称“马浚伟演技细腻,哭戏直戳心”。
  • 顾美华的阿梅
    • 以慈爱而坚韧的演技, 刻画“抗癌母亲的伟大与脆弱”, 获观众称“顾美华的母爱让人泪目”。
    • 粉丝称“阿梅的温柔让人想起自己的妈妈”。
  • 群像的点缀
    • 余香凝(小欣):叛逆妹妹,增添家庭张力。
    • 黄定谦(家明):懂事弟弟,催化情感共鸣。
    • 黄釗鑫(少年家伟):童年视角,点燃回忆火花。

🎞 幕后彩蛋:隐藏的细节与未解之谜

  • 真实故事的内核
    • 改编自马浚伟母亲患癌去世的真实经历,片名“生前約死後”暗喻母子间未完的约定; 告别仪式灵感来自马浚伟为母亲举办的追思会。
    • 融入香港鼻咽癌患者的社会议题,呼吁关注癌症家庭。
  • 制作中的挑战
    • 2018-2019年在香港拍摄,耗时约2个月,预算约300万港币; 马浚伟首次执导,亲自修改剧本,确保情感真实。
    • 2019年12月5日香港上映,票房约100万港币,表现平平。
  • 文化影响
    • 引发对亲情与心理健康的讨论,获香港观众共鸣; IMDb 7.0,豆瓣7.3,《香港01》称“情感真挚的家庭小品”, X帖子称“马浚伟的真情让人泪崩,节奏稍慢”, 马浚伟称“想拍一部献给母亲的治愈电影”。

🔥 争议与启示:失去与重生的交响

  • 叙事风格的争议
    • 观众批评“节奏偏慢,剧情缺乏高潮”; 粉丝辩护“情感真挚,适合细品亲情”。
    • 《明报》:“马浚伟的真情可贵,但叙事稍显平淡。”
  • 亲情主题的刻画
    • 家伟的告别仪式被赞“为家庭片注入治愈内核”。
  • 社会与人性的隐喻
    • 母子情与抑郁症, 映射2010年代对心理健康与家庭支持的关注。

💬 经典台词:亲情与救赎的注解

  • “妈妈,你走后我才学会爱你。” — 家伟的独白,奠定哀伤基调。
  • “告别不是结束,是另一种相聚。” — 阿梅的遗言,点燃治愈火花。
  • “生前约定,死后再会。” — 未入正片的旁白,呼应主题。

📌 观影指南:谁该走进这片“亲情救赎”?

  • 家庭片爱好者:沉浸于母子情深的治愈叙事。
  • 马浚伟粉丝:欣赏他自导自演的真情流露。
  • 心理健康关注者:感受抑郁与和解的细腻刻画。
  • 追求快节奏的观众:需适应90分钟的缓慢节奏与内敛情感(香港IIB级,建议12+)。

⭐ 电影综合评分:亲情的温情回响

  • 专业评价:IMDb 7.0,豆瓣7.3,《香港01》称“真挚但稍显平淡”;《明报》批“叙事节奏需改进”。
  • 观众反馈:Letterboxd 3.5/5,粉丝称“马浚伟的真情催泪,亲情很感人”,普通观众批“节奏慢,剧情简单”。
  • 票房:香港约100万港币,表现有限。

🌟 结语

《生前約死後》是一场亲情与救赎的温情交响,马浚伟用90分钟将母子情深的告别熔铸成2019年的香港家庭片佳作。马浚伟的吴家伟与顾美华的阿梅,撑起了这部“生前约死后的亲情救赎”。它以香港家庭与医院为背景,映照失去与重生的碰撞,为家庭片迷与治愈题材爱好者留下温馨而感伤的记忆。

“生前约定,死后再会。”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3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