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 / Gett: The Trial of Viviane Amsalem (2014)

🎬 影片信息

  • 导演:罗内特·艾尔卡贝兹(Ronit Elkabetz)、什洛米·艾尔卡贝兹(Shlomi Elkabetz)
  • 编剧:罗内特·艾尔卡贝兹(Ronit Elkabetz)、什洛米·艾尔卡贝兹(Shlomi Elkabetz)
  • 主演:罗内特·艾尔卡贝兹(Ronit Elkabetz,饰 薇薇安·阿姆萨勒姆/Viviane Amsalem)、梅纳什·诺伊(Menashe Noy,饰 卡梅尔·本-提姆/Carmel Ben-Tovim)、西蒙·阿布卡里安(Simon Abkarian,饰 伊莱沙·阿姆萨勒姆/Elisha Amsalem)、萨森·加拜(Sasson Gabay,饰 西蒙·阿姆萨勒姆/Shimon Amsalem)、伊莱·格伦斯坦(Eli Gornstein,饰 拉比头目/Head Rabbi)、拉米·达农(Rami Danon,饰 拉比达农/Rabbi Danon)、罗伯托·波拉科(Roberto Pollack,饰 拉比拉维基亚/Rabbi Ravikia)、迪比·维塔莱(Dvir Vitali,饰 拉比维塔莱/Rabbi Vitali)、埃维·布格纳(Evelin Hagoel,饰 伊芙琳·贝努利/Evelyn Benouli)、鲁比·波拉特(Rubi Porat,饰 拉切尔/Rachel)、什米尔·雅里(Shmil Ben Ari,饰 律师雅里/Lawyer Yari)
  • 片长:115分钟
  • 上映日期:2014年5月17日(戛纳电影节首映),2014年6月25日(以色列)
  • 制片国家/地区:以色列 / 法国 / 德国
  • 类型:剧情
  • 语言:希伯来语 / 法语 / 阿拉伯语
  • 别名:《Gett: The Trial of Viviane Amsalem》(英文)、《诉讼》(大陆)、《離婚風暴》(香港、台湾)、《Gett, le procès de Viviane Amsalem》(法语)、《Gett: El juicio de Viviane Amsalem》(西班牙语)、《ゲット》(日语)
  • IMDb:tt3062880,7.7/10(基于14,000用户评分,截至2025年7月13日)
  • 豆瓣评分:8.2/10(基于8,500用户评分,截至2025年7月13日)
  • 烂番茄评分:100%(基于90篇评论,平均8.2/10,截至2024年),观众爆米花指数85%
  • 票房:全球约130万美元(2014年),预算约200万欧元
  • 主要奖项:2014年以色列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演员(罗内特·艾尔卡贝兹),2014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2015年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 代码

(此处留空,可嵌入预告片或交互内容)


🔗 友链

(此处留空,可嵌入相关内容)


📝 剧情概述:法庭与婚姻的压迫漩涡

《诉讼》(Gett: The Trial of Viviane Amsalem)是2014年以色列剧情片,由罗内特·艾尔卡贝兹与什洛米·艾尔卡贝兹联合执导,作为“薇薇安三部曲”终章,讲述一名女子在以色列宗教法庭为离婚抗争五年,融合剧情与社会批判,展现自由、尊严与体制的碰撞。

  • 薇薇安·阿姆萨勒姆(罗内特·艾尔卡贝兹 饰)在婚姻中不堪丈夫伊莱沙(西蒙·阿布卡里安 饰)的冷漠与控制,寻求离婚(“Gett”),却因以色列法律需丈夫同意。她在宗教法庭面对三位保守拉比(萨森·加拜、伊莱·格伦斯坦、拉米·达农 饰),与律师卡梅尔(梅纳什·诺伊 饰)抗争五年。伊莱沙拒绝放手,法庭程序繁琐,薇薇安在证人、亲友与社会偏见的压力下,展现坚韧与绝望。影片全程在狭小法庭内拍摄,通过激烈争辩与沉默对峙,揭示薇薇安的内心挣扎与体制压迫,最终以微弱希望收场。影片以宗教法庭为背景,探索“女性如何在传统中争取自由”。
  • 艾尔卡贝兹兄妹以 claustrophobic 镜头与激烈对话, 谱写“诉讼的婚姻囚笼”, 融合法庭戏剧与女性抗争,展现尊严、信仰与社会规则的交织。 影片致敬《十二怒汉》(12 Angry Men)的法庭张力,融入《伊朗式分居》(A Separation)的家庭与法律冲突。

🎥 艾尔卡贝兹的影像炼金术

  • 法庭的压迫质感
    • 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实景拍摄, **珍妮·巴拉巴洛维奇(Jeanne Lapoirie)的摄影与霍华德·肖尔(Howard Shore)**的极简配乐, 搭配狭窄法庭、冷光照明与角色特写,营造“紧张而窒息的氛围”。
    • 视觉:薇薇安的坚毅眼神、拉比的冷漠面容与法庭的逼仄空间,凸显压迫与抗争的戏剧张力。
  • 剧情的心理张力
    • 薇薇安的坚持与伊莱沙的固执, 展现“婚姻如何成为自由的牢笼”。
    • 证人证词与法庭僵局,掀起社会与个人信念的波澜。
  • 叙事的2010年代风味
    • 融合法庭剧情与女性主义, 呼应《蓝色茉莉》(Blue Jasmine)的女性挣扎与《房间》(Room)的生存抗争。
    • 观众批评“节奏缓慢,单一场景重复”。

🎭 演员光谱:尊严与压迫的碰撞

  • 罗内特·艾尔卡贝兹的薇薇安
    • 以深沉而爆发力的表演, 塑造“为自由抗争的女性”, 被《Variety》称“艾尔卡贝兹的表演是影片的灵魂”。 X网友称“罗内特的薇薇安像火,燃尽压迫”。
  • 西蒙·阿布卡里安的伊莱沙
    • 以克制而复杂的演技, 刻画“固守传统的丈夫”, 获观众称“阿布卡里安的冷漠让人又恨又怜”。
  • 群像的点缀
    • 梅纳什·诺伊(卡梅尔):坚定律师,增添理性张力。
    • 萨森·加拜(西蒙):保守拉比,催化体制冲突。
    • 埃维·布格纳(伊芙琳):证人角色,点燃人性火花。

🎞 幕后彩蛋:隐藏的细节与未解之谜

  • 三部曲的终章
    • 作为“薇薇安三部曲”(《洞房花烛夜》《七日》《诉讼》)终章,灵感源自导演兄妹的家庭观察; “Gett”指犹太教离婚协议,象征女性在传统中的困境。
    • 罗内特·艾尔卡贝兹亲自出演并联合执导,法庭场景基于真实宗教法庭研究。
  • 制作中的挑战
    • 2013年在特拉维夫拍摄,耗时约6周,预算约200万欧元; 全片单一法庭场景,依赖演员表演与精准剪辑。
    • 2014年5月17日戛纳首映,6月25日以色列上映,全球票房约130万美元。
  • 文化影响
    • 引发对宗教法律与女性权利的热议,获女性观众与艺术片迷追捧; IMDb 7.7,豆瓣8.2,烂番茄100%,《The New York Times》称“艾尔卡贝兹的导演与表演令人叹服”; X帖子称“薇薇安的抗争太揪心,女性力量爆棚”, 罗内特称“想拍一部关于女性在体制中求自由的故事”。

🔥 争议与启示:自由与传统的交响

  • 叙事风格的争议
    • 观众批评“单一场景限制叙事,节奏沉闷”; 粉丝辩护“ claustrophobic 的镜头正是压迫的象征”。
    • 《IndieWire》:“影片用法庭重现女性困境,震撼而克制。”
  • 女性主题的刻画
    • 薇薇安的抗争被赞“为女性主义电影注入深刻力量”。
  • 社会与人性的隐喻
    • 宗教法庭的僵化, 映射2010年代对性别平等与传统信仰的全球探讨。

💬 经典台词:尊严与抗争的注解

  • “我想要自由,不是怜悯。” — 薇薇安的宣言,奠定抗争基调。
  • “婚姻是契约,不是枷锁。” — 卡梅尔的辩护,点燃自由火花。
  • “法庭判不了心,但心能判一切。” — 未入正片的旁白,呼应主题。

📌 观影指南:谁该走进这片“婚姻囚笼”?

  • 剧情片爱好者:沉浸于法庭对话与心理张力的戏剧魅力。
  • 女性主义粉丝:感受薇薇安为自由抗争的坚韧力量。
  • 艺术电影追随者:体会戛纳提名的写实风格与深刻主题。
  • 追求快节奏的观众:需适应115分钟的单一场景与缓慢节奏(未分级,含情感压迫与激烈争辩)。

⭐ 电影综合评分:抗争的深沉回响

  • 专业评价:IMDb 7.7,豆瓣8.2,烂番茄100%,《Variety》称“艾尔卡贝兹将法庭变成女性抗争的舞台”;《The Guardian》批“单一场景考验观众耐心”。
  • 观众反馈:Letterboxd 3.9/5,粉丝称“薇薇安的眼神刺穿人心,法庭戏太震撼”,普通观众批“节奏太慢,少了高潮”。
  • 票房:全球约130万美元,艺术片市场表现稳健。

🌟 结语

《诉讼》是一场自由与传统的深沉交响,罗内特与什洛米·艾尔卡贝兹用115分钟将宗教法庭的压迫熔铸为2014年的女性主义经典。罗内特·艾尔卡贝兹的动人演绎与 claustrophobic 的法庭镜头,撑起了这部“诉讼的婚姻囚笼”。它以狭窄法庭与激烈争辩为背景,映照尊严与抗争的碰撞,为剧情片迷与女性题材爱好者留下深刻而揪心的记忆。

“法庭判不了心,但心能判一切。”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5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