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的情欲 / En passion (1969)

🎬 影片信息

  • 导演:英格玛·伯格曼(Ingmar Bergman)
  • 编剧:英格玛·伯格曼(Ingmar Bergman)
  • 主演:马克斯·冯·西多(Max von Sydow,饰 安德烈亚斯·温克尔曼/Andreas Winkelman)、丽芙·乌尔曼(Liv Ullmann,饰 安娜·弗洛姆/Anna Fromm)、碧比·安德森(Bibi Andersson,饰 伊娃·维格尔斯/Eva Vergérus)、埃兰·约瑟夫森(Erland Josephson,饰 埃利斯·维格尔斯/Elis Vergérus)、埃里克·黑尔(Erik Hell,饰 约翰/Johan)、西格·菲斯特(Sigge Fürst,饰 牧师/Pastor)、斯文-伯蒂尔·陶布(Sven-Bertil Taube,饰 学生/Student)、安妮卡·克罗尼斯塔姆(Annicka Kronberg,饰 卡特琳/Katarina)、约兰·埃里克森(Hjördis Petterson,饰 约翰的妻子/Johan’s Wife)、布里塔·奥伯格(Britta Öberg,饰 女邻居/Woman Neighbor)、英格瓦·基弗斯特伦(Ingvar Kjellson,饰 旁白/Narrator)、拉尔斯-奥维·卡尔伯格(Lars-Owe Carlberg,饰 警察/Police Officer)、布里安·维克斯特伦(Brian Wikström,饰 警察/Police Officer)、卡琳·伯格曼(Karin Bergman,饰 老妇人/Old Woman)
  • 片长:101分钟
  • 上映日期:1969年11月10日(瑞典),1970年5月25日(美国)
  • 制片国家/地区:瑞典
  • 类型:剧情 / 心理 / 爱情
  • 语言:瑞典语
  • 别名:《En passion》(瑞典语)、《安娜的情欲》(大陆)、《The Passion of Anna》(英文)、《La pasión de Ana》(西班牙语)、《A Paixão de Ana》(葡萄牙语)、《Страст》(保加利亚语)、《情熱》(日语)、《La passion d’Anna》(法语)
  • IMDb:tt0064793,7.6/10(基于12,000用户评分,截至2025年7月13日)
  • 豆瓣评分:7.8/10(基于6,500用户评分,截至2025年7月13日)
  • 烂番茄评分:100%(基于15篇评论,平均7.8/10,截至2024年),观众爆米花指数85%
  • 票房:全球约100万美元(1969-1970年,数据有限),预算约50万美元(估算)
  • 主要奖项:1970年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最佳导演奖(英格玛·伯格曼),1970年瑞典电影协会最佳影片提名

🔗 代码

(此处留空,可嵌入预告片或交互内容)


🔗 友链

(此处留空,可嵌入相关内容)


📝 剧情概述:孤独与真相的交织

《安娜的情欲》(En passion,The Passion of Anna)是1969年瑞典剧情片,由英格玛·伯格曼执导,讲述离异男子安德烈亚斯与寡妇安娜在孤岛上的情感纠葛,融合心理、爱情与人性探索,展现孤独、谎言与暴力的碰撞。

  • 安德烈亚斯·温克尔曼(马克斯·冯·西多 饰),一位刚离婚的男子,隐居在法罗岛,试图逃避情感创伤。邻居安娜·弗洛姆(丽芙·乌尔曼 饰),一位因车祸失去丈夫与儿子的寡妇,借用安德烈亚斯的电话,留下手袋,暴露其婚姻中的裂痕。安德烈亚斯与邻居夫妇埃利斯(埃兰·约瑟夫森 饰)与伊娃(碧比·安德森 饰)建立联系,伊娃的脆弱与埃利斯的冷漠揭露婚姻的空洞。安德烈亚斯与安娜开始恋情,但安娜对“完美婚姻”的描述与她丈夫的遗信矛盾,暗示她的谎言。岛上接连发生动物虐杀事件,指向孤独的村民约翰,映射人性暴力。安德烈亚斯的内心挣扎与安娜的自我欺骗最终爆发,导致情感崩塌与暴力冲突。影片以法罗岛的荒凉风光为背景,探索“真相如何撕裂孤独”。
  • 伯格曼以内省镜头与实验叙事, 谱写“安娜的情欲的孤独与真相”, 融合心理剖析与情感暴力,展现信任、自我与绝望的交织。 影片致敬《假面》(Persona)的自反性,融入《羞耻》(Shame)的暴力隐喻。

🎥 伯格曼的影像炼金术

  • 法罗岛的孤寂质感
    • 在瑞典法罗岛取景,结合荒凉海岸与昏黄暮光, 斯文·尼克维斯特(Sven Nykvist)的彩色摄影与英格玛·伯格曼的克制配乐, 搭配红色调的室内光影、动物虐杀的冷酷画面与人物特写,营造“压抑而真实的氛围”。
    • 视觉:安娜的梦境长镜头、安德烈亚斯的崩溃独白与岛上火焰,凸显心理与暴力的张力。
  • 剧情的心理张力
    • 安德烈亚斯的孤独与安娜的谎言, 展现“真相如何摧毁信任”。
    • 动物虐杀与情感暴力并行,掀起绝望与救赎的波澜。
  • 叙事的1960年代风味
    • 融合心理剧情与实验手法(如演员访谈打破第四面墙), 呼应《假面》的自反叙事与《沉默》(The Silence)的存在危机。
    • 观众批评“访谈插叙打断节奏”。

🎭 演员光谱:孤独与暴力的碰撞

  • 马克斯·冯·西多的安德烈亚斯
    • 以克制而痛苦的表演, 塑造“在孤独中挣扎的普通人”, 被《Variety》称“冯·西多将绝望演绎得撕心裂肺”。 X网友称“马克斯的独白太震撼,直击灵魂”。
  • 丽芙·乌尔曼的安娜
    • 以复杂而矛盾的演技, 刻画“在谎言中寻求真相的寡妇”, 获观众称“乌尔曼的眼神戏充满层次”。
  • 群像的点缀
    • 碧比·安德森(伊娃):脆弱妻子,增添情感裂痕。
    • 埃兰·约瑟夫森(埃利斯):冷漠建筑师,催化人性疏离。
    • 埃里克·黑尔(约翰):孤独替罪羊,点燃暴力隐喻。

🎞 幕后彩蛋:隐藏的细节与未解之谜

  • 伯格曼的实验尝试
    • 片名“En passion”意为“激情”,英文名《The Passion of Anna》误导观众聚焦安娜,实际探讨群体孤独; 伯格曼称“想拍一部关于人性的破碎拼图”。
    • 演员访谈插叙为即兴实验,灵感源自《假面》的自反性。
  • 制作中的趣闻
    • 1968-1969年在法罗岛拍摄,耗时约6周,预算约50万美元; 法罗岛房屋为《羞耻》片场保留,伯格曼因喜爱其外观用于本片。
    • 1969年11月10日瑞典首映,美国版票房约100万美元,艺术片市场表现平稳。
  • 文化影响
    • 作为伯格曼法罗岛三部曲之一(与《羞耻》《狼的时刻》并列),引发对孤独与暴力的讨论; IMDb 7.6,豆瓣7.8,烂番茄100%,《The New York Times》称“演员精彩但实验手法稍显生硬”; X帖子称“伯格曼的色彩与心理戏太强,访谈有点突兀”, 伯格曼称“这是我对人性谎言的探索”。

🔥 争议与启示:孤独与真相的交响

  • 叙事风格的争议
    • 观众批评“演员访谈破坏沉浸感”; 粉丝辩护“访谈为角色增添真实感”。
    • 《Fotogramas》:“伯格曼以压抑氛围剖析人性,实验手法令人着迷。”
  • 心理主题的刻画
    • 安娜的谎言与安德烈亚斯的暴力被赞“揭示人性的复杂”。
  • 社会与人性的隐喻
    • 岛上虐杀与情感崩塌的对比, 映射1960年代对存在与信任的哲学思考。

💬 经典台词:孤独与真相的注解

  • “我活得没有自尊,自由对被羞辱的人是毒药。” — 安德烈亚斯的独白,奠定绝望基调。
  • “我用谎言维系真相,却让自己更孤独。” — 安娜的告白,点燃心理火花。
  • “我们逃不出这座岛,也逃不出自己。” — 未入正片的旁白,呼应主题。

📌 观影指南:谁该走进这片“心理孤岛”?

  • 伯格曼电影迷:沉浸于心理剖析与实验叙事。
  • 艺术片爱好者:感受法罗岛的荒凉美学与色彩运用。
  • 冯·西多与乌尔曼粉丝:体会他们撕心裂肺的表演。
  • 追求轻松的观众:需适应101分钟的沉重节奏与心理深度(MPAA评级R,含暴力、裸露与心理压迫)。

⭐ 电影综合评分:孤独的深刻回响

  • 专业评价:IMDb 7.6,豆瓣7.8,烂番茄100%,《Variety》称“伯格曼的演员与摄影无可挑剔”;《The New York Times》批“实验手法稍显刻意”。
  • 观众反馈:Letterboxd 3.8/5,粉丝称“冯·西多与乌尔曼的化学反应太强”,普通观众批“访谈插叙略显多余”。
  • 票房:全球约100万美元,艺术片市场表现平稳。

🌟 结语

《安娜的情欲》是一场孤独与真相的深刻交响,英格玛·伯格曼用101分钟将法罗岛的荒凉与人性的裂痕熔铸为1969年的心理经典。马克斯·冯·西多与丽芙·乌尔曼的动情演绎,红色调的压抑光影与动物虐杀的隐喻,撑起了这部“安娜的情欲的孤独与真相”。它以谎言与暴力为背景,映照人类对信任与自我的追问,为艺术片迷与伯格曼粉丝留下深刻而刺痛的记忆。

“我们逃不出这座岛,也逃不出自己。”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3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