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一部电影 / Burroughs: The Movie (1983)

🎬 影片信息

  • 导演:霍华德·布鲁克纳(Howard Brookner)
  • 编剧:霍华德·布鲁克纳
  • 主演:威廉·S·巴勒斯(William S. Burroughs 饰 自己)、艾伦·金斯堡(Allen Ginsberg 饰 自己)、赫伯特·亨克(Herbert Huncke 饰 自己)、詹姆斯·格劳尔霍兹(James Grauerholz 饰 自己)、帕蒂·史密斯(Patti Smith 饰 自己)、特里·萨瑟恩(Terry Southern 饰 自己)、布里翁·盖辛(Brion Gysin 饰 自己)、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饰 自己)、劳伦·赫顿(Lauren Hutton 饰 自己)、威廉·S·巴勒斯·朱尼尔(William S. Burroughs Jr. 饰 自己)、莫蒂默·巴勒斯(Mortimer Burroughs 饰 自己)、卢西恩·卡尔(Lucien Carr 饰 自己)、杰基·柯蒂斯(Jackie Curtis 饰 护士,片段“Dr. Benway”)、约翰·吉奥诺(John Giorno 饰 自己)、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 饰 自己,出镜未列名)
  • 片长:86分钟
  • 上映日期:1983年10月8日(纽约电影节,首映)/1983年(英国,BBC Arena系列放映)
  • 制片国家:美国
  • 类型:纪录片 / 传记
  • 别名:巴勒斯:一部电影 (大陆) / Burroughs: The Movie (英文) / Burroughs (简写) / William S. Burroughs: The Movie (全称)
  • IMDb:tt3581384,7.0/10(基于1.2千用户评分,截至2025年5月24日)
  • 烂番茄评分:100%(专业评分,基于12条评论)、75%(观众评分)
  • 豆瓣评分:7.8/10(基于2千用户评分)
  • 票房:无公开票房数据,限量发行,2014年修复版重映

🔗 代码

(此处留空,可嵌入电影预告片或交互内容)


🔗 友链

(此处留空,可添加 IMDb、Criterion Collection、Pinball London或其他资源链接)


📝 剧情概述:垮掉一代的叛逆肖像

威廉·S·巴勒斯,垮掉一代核心作家,《裸体午餐》作者,以毒瘾、性解放与文学实验闻名。霍华德·布鲁克纳耗费五年(1978-1983),以纽约大学毕业项目为起点,拍摄这部亲密纪录片,获巴勒斯全程配合。影片追溯巴勒斯从圣路易斯中产家庭到北非丹吉尔的叛逆人生,聚焦其文学风格(割裂法、拼贴叙事)的形成与个人悲剧:1951年误杀妻子琼·沃尔默、儿子比利(威廉·朱尼尔)的自杀。巴勒斯现身纽约“地堡”公寓,朗读《裸体午餐》,展示武器收藏(吹箭枪、匕首),甚至扮演“本威医生”上演血腥表演。艾伦·金斯堡、帕蒂·史密斯等友人现身,回忆巴勒斯的反叛与脆弱。从纽约的地下俱乐部到摩洛哥的迷幻街巷,这部片以粗粝影像捕捉巴勒斯的复杂人生,2014年由导演侄子亚伦·布鲁克纳修复重映,无公开票房数据。


🎥 布鲁克纳的垮掉派镜头

  • 地下文化的粗粝呈现
    • 以纽约的“地堡”公寓、伦敦的迷乱酒吧与丹吉尔的狭窄巷弄,营造垮掉一代的边缘与迷幻氛围
    • 汤姆·迪西洛(Tom DiCillo)的摄影以16毫米胶片与手持镜头,注入1980年代独立纪录片的粗粝质感
  • 叛逆与脆弱的动态演绎
    • 通过巴勒斯的冷峻朗读与金斯堡的激情回忆,展现文学反叛与个人创伤的交织
    • 吉姆·贾木许(Jim Jarmusch)的音效设计融合夜店喧嚣与街头杂音,点燃反文化的情感张力
  • 自由与悲剧的隐晦表达
    • 镜头在巴勒斯的冷漠面容与武器挥舞间切换,象征“巴勒斯”的文学暴力与内心裂痕
    • 布鲁克纳用《在路上》的垮掉精神与《恐惧拉斯维加斯》的迷幻美学,探索巴勒斯对控制与自由的哲学追问

🎭 演员光谱:真实与反叛的交响

  • 威廉·S·巴勒斯的冷峻本色
    • 巴勒斯以标志性西装与低沉嗓音,演绎自我,从夜店朗读到武器展示,获评“垮掉一代的活化石”
    • 他在“本威医生”戏与琼回忆中的复杂情绪,撑起影片的情感支点
  • 艾伦·金斯堡的激情助阵
    • 金斯堡以诗意口吻回忆巴勒斯,解读琼之死(“她怂恿威廉射击”),点燃友情的化学张力
    • 他的访谈为历史背景注入深度火花
  • 配角群像的火力支援
    • 帕蒂·史密斯(客串)以幽默吐槽(“我没法把他弄上床”)增添轻松注脚
    • 赫伯特·亨克与布里翁·盖辛用毒瘾与艺术视角铺垫巴勒斯的边缘生活
    • 威廉·朱尼尔(比利)的短暂出场增添家庭悲剧的沉重注脚

🎞 幕后彩蛋:垮掉派与独立电影的碰撞

  • 灵感与风格的根源
    • 灵感源自布鲁克纳对巴勒斯的迷恋,融合《凯鲁亚克:路上》的垮掉叙事与《安迪·沃霍尔工厂日记》的实验影像
    • 影片始于1978年纽约大学毕业项目,获BBC Arena资助,1983年完成
  • 1983年的影坛亮点
    • 预算约20万美元,无公开票房,获1983年纽约电影节好评,2014年修复版获伯克利艺术博物馆放映奖
    • 2023年Criterion重映,X称其“垮掉一代的珍贵胶片,贾木许的音效是彩蛋”
  • 拍摄中的细节设计
    • 纽约、伦敦、丹吉尔实拍,贾木许(音效)与迪西洛(摄影)为布鲁克纳大学好友,巴勒斯亲自授权拍摄
    • 布鲁克纳用拼贴剪辑与黑白老片,致敬巴勒斯的割裂法,“本威医生”戏引发审查争议

🔥 争议与启示:真实与表演的较量

  • 叙事散漫的争议
    • 影评人批评影片过于依赖巴勒斯个人魅力,文学风格分析不足,次要人物(如格劳尔霍兹)占用过多篇幅
    • 《The New York Times》称“布鲁克纳的发现令人振奋,但结构需更紧凑”
  • 亲密与真实的赞誉
    • 支持者称赞巴勒斯的坦诚(承认杀妻悔恨)与金斯堡的深度访谈,胶片质感捕捉垮掉一代的粗粝灵魂
    • 《Rotten Tomatoes》称“非凡的亲密肖像,巴勒斯本人的存在感无可替代”
  • 自由与控制的隐喻
    • 巴勒斯的武器展示与琼之死,映射他对社会控制的反抗与个人失控的悲剧

💬 经典台词:叛逆与人性的注解

  • “语言是病毒,写作是解药。”
    ——巴勒斯的宣言,点燃文学信念。
  • “我从不爱暴力,但我需要武器。”
    ——巴勒斯的矛盾,揭露生存真相。
  • “琼的死是个丑陋的幽灵,永远跟着我。”
    ——巴勒斯的忏悔,诉说悲剧哲思。

📌 观影指南:谁该走进这巴勒斯世界?

  • 垮掉派与文学粉丝:沉浸《裸体午餐》式的实验精神与《嚎叫》的反叛诗意。
  • 巴勒斯与金斯堡支持者:欣赏垮掉一代核心人物的亲密肖像与历史火花。
  • 纪录片与独立电影爱好者:共鸣1980年代电影对边缘文化的粗粝演绎。
  • 反感散漫叙事或争议人物的观众:需谨慎,影片节奏松散,涉及毒瘾与暴力。

⭐ 电影综合评分:垮掉一代的胶片肖像

  • 专业评价:烂番茄 100%,称“布鲁克纳捕捉巴勒斯的灵魂,亲密无双”。
  • 观众反馈:IMDb 7.0,豆瓣 7.8,巴勒斯本色与胶片质感获赞,叙事散漫略有分化。
  • 票房表现:无公开票房,1983年独立纪录片经典,2014年修复版小众重映。

🌟 结语

《巴勒斯:一部电影》(Burroughs: The Movie)是一场融合纪录片与传记的垮掉派肖像,霍华德·布鲁克纳用86分钟将威廉·S·巴勒斯的叛逆人生搬上银幕。巴勒斯的冷峻与金斯堡的激情,搭配纽约地堡的粗粝光影与反文化哲思,让这部影片成为1983年的独立电影力作。从夜店的《裸体午餐》朗读到丹吉尔的迷幻巷弄,它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对自由与悲剧的深刻注脚。

“巴勒斯刀锋,叛逆不熄。”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5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