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片信息
- 导演: 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 (Pier Paolo Pasolini)
- 编剧: 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 (Pier Paolo Pasolini) (改编自乔瓦尼·薄伽丘 (Giovanni Boccaccio) 同名小说)
- 主演: 弗兰科·奇蒂 (Franco Citti 饰 Ciappelletto / Ser Ciappelletto), 尼内托·达沃利 (Ninetto Davoli 饰 Andreuccio da Perugia), 乔瓦尼·帕斯科里尼 (Giovanni Pasolini 饰 Giotto’s Pupil), 安杰拉·露西 (Angela Luce 饰 Peronella), 文森佐·阿马托 (Vincenzo Amato 饰 Masetto da Lamporecchio), 圭多·阿尔贝蒂 (Guido Alberti 饰 Ciappelletto’s Notary), 西尔瓦娜·曼加诺 (Silvana Mangano 饰 The Madonna), 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 (Pier Paolo Pasolini 饰 Giotto’s Pupil)
- 片长: 112分钟
- 上映日期: 1971年8月29日 (威尼斯电影节) / 1971年12月3日 (意大利)
- 制片国家/地区: 意大利 / 法国 / 西德
- 类型: 喜剧 / 剧情
- IMDb: tt0065622, 7.3/10 (基于1.3万+用户评分)
- 豆瓣评分: 7.6/10 (基于1.7万+用户评价)
- 烂番茄评分: 82% (基于11位专业评分), 78% (观众评分)
- 奖项:
- 柏林国际电影节 (1972):金熊奖 提名, 评审团大奖 获奖
- 别名: 十日谈 / The Decameron
🔗 代码
(此处留空,可嵌入电影预告片或交互内容)
🔗 友链
(此处留空,可添加 IMDb、豆瓣电影或 Produzioni Associate Del Decamerone (P.A.D.) / Les Productions Artistes Associés / Artistes Associés S.A. 链接)
📝 剧情概述:帕索里尼“生命三部曲”开篇,一幅中世纪意大利世俗生活的狂想曲,一部关于欲望、宗教与人性的讽刺喜剧**
《十日谈》(Il Decameron) 是一部1971年上映的意大利/法国/西德喜剧/剧情片,由意大利电影大师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自编自导,并客串出演。本片改编自乔瓦尼·薄伽丘的同名文学巨著,是帕索里尼“生命三部曲”(另两部为《坎特伯雷故事集》和《一千零一夜》)的首部作品。影片以其大胆的性爱描绘、对宗教和世俗生活的讽刺、朴实无华的拍摄风格,以及对人性欲望的直接呈现而闻名。影片选取了原著中几个极具代表性的故事,描绘了一幅中世纪意大利社会众生相,充满了粗犷的幽默和对生命力的赞美。
影片由几个相互独立的片段故事组成,它们围绕着中世纪意大利那不勒斯和锡耶纳等地的市井生活展开,展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在各种情境下的欲望、狡黠、信仰与愚昧。帕索里尼本人在片中客串了一个乔托的学生,他来到那不勒斯,旨在描绘“真正的生活”,也成为这些故事的旁观者和记录者。
- 讽刺与欲望:影片中的故事大多充满了讽刺意味,揭示了中世纪社会中宗教人士的虚伪、富人的贪婪、穷人的狡黠,以及普通人对性爱和物质欲望的原始追求。
- 西阿佩莱托的故事 (Ser Ciappelletto):弗兰科·奇蒂饰演的西阿佩莱托是一个臭名昭著的恶棍,他撒谎、欺诈、背信弃义。然而,在临终前,他却巧妙地欺骗了一位虔诚的修道士,最终被当做圣人一样埋葬。这个故事辛辣地讽刺了宗教的盲目和人性的虚伪。
- 安德鲁西奥的故事 (Andreuccio da Perugia):尼内托·达沃利饰演的安德鲁西奥是一个来自佩鲁贾的单纯青年,他带着大笔钱财来到那不勒斯。他屡次遭遇骗子和贼人,甚至被卷入盗墓事件,却最终因祸得福。这个故事充满了黑色幽默和对世俗诱惑的描绘。
- 梅塞托的故事 (Masetto da Lamporecchio):文森佐·阿马托饰演的梅塞托是一个假装又聋又哑的园丁,他进入一个女修道院工作,并利用修女们对他的误解,满足她们的欲望。这个故事充满了情欲和对禁欲生活的反讽。
- 朴实与粗俗:帕索里尼以其独特的**“粗粝”美学**拍摄本片,大量使用非专业演员,场景简朴,服装粗糙,力求还原中世纪的真实质感。影片中的对白也充满了市井的粗俗和幽默。
- 宗教与世俗的对立:影片中多次出现宗教元素,但往往以一种批判和讽刺的姿态展现。帕索里尼并非完全否定宗教,而是通过这些故事,探讨了宗教信仰在世俗欲望面前的脆弱,以及人性的复杂性。
- 对生命力的赞美:尽管影片充满了批判和讽刺,但其深层也流露出帕索里尼对生命原始欲望和蓬勃生命力的赞美。中世纪的人们虽然生活困苦,但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对性爱的追求、对享乐的渴望,都以一种旺盛的姿态呈现出来。
- 性爱描绘:影片包含了大量直接而大胆的性爱描绘,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争议。然而,这些描绘并非为了色情,而是帕索里尼对原著中“性”作为人性重要组成部分的忠实呈现。
《十日谈》是一部大胆、独特且充满哲学思考的电影。它以其独特的视角,为观众呈现了一个既粗俗又充满活力的中世纪世界,也引发了对人性、信仰和欲望的深刻反思。
🎥 帕索里尼的“粗粝美学”与大胆批判**
- 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的导演风格 导演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是一位极具争议和思想性的电影大师,他擅长将文学经典与自己的政治、哲学和社会思考相结合。在本片中,他:
- 非专业演员的使用:大量启用非专业演员,追求表演的自然和真实感。
- 朴实的视觉风格:画面粗犷,注重自然光,还原中世纪的质朴和贫困。
- 对欲望的直接呈现:不回避性爱和肉体,将其视为人性的一部分。
- 强烈的讽刺意味:通过荒诞的情节和人物,揭露社会和宗教的虚伪。
- 弗兰科·奇蒂的“西阿佩莱托” 弗兰科·奇蒂是帕索里尼电影的御用演员,他饰演的西阿佩莱托,以其充满欺诈和滑稽的表演,成为了影片中最具讽刺意义的角色。
- 尼内托·达沃利的“安德鲁西奥” 尼内托·达沃利也是帕索里尼的“缪斯”之一,他饰演的安德鲁西奥,以其单纯、略显笨拙但又充满生命力的表演,为影片增添了喜剧色彩。
🎭 演员光谱:中世纪的世俗众生**
- 弗兰科·奇蒂的「世俗的狡黠」 弗兰科·奇蒂饰演的西阿佩莱托,他以其充满矛盾的性格、对信仰的嘲弄,以及在临终前完成的最后一次欺骗,成为了影片中对宗教伪善的最尖锐讽刺。
- 尼内托·达沃利的「原始的欲望」 尼内托·达沃利饰演的安德鲁西奥,他以其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屡遭不幸却又不断尝试的形象,展现了中世纪普通人对生存和享乐的渴望。
- 文森佐·阿马托的「禁欲的颠覆」 文森佐·阿马托饰演的梅塞托,他以其对宗教禁欲的巧妙颠覆,以及对原始欲望的满足,成为了影片中最具争议和幽默感的角色。
🎞 幕后彩蛋:“生命三部曲”的开端**
- “生命三部曲”的首部 《十日谈》是帕索里尼“生命三部曲”的第一部,这个系列通过对西方古典文学的改编,探讨了人类的原始欲望、生命力和对权威的反叛。
- 在意大利取景 影片在意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和锡耶纳等地取景,这些古老城市的真实风貌,为影片增添了强烈的时代感。
- 威尼斯电影节获奖 影片在1972年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评审团大奖,彰显了其在艺术上的成就和影响力。
- 对性爱描绘的争议 影片中大胆的性爱和裸露镜头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争议,甚至在某些国家被禁映。然而,帕索里尼坚持认为这些描绘是忠实于原著精神和人性本质的。
🔥 争议与启示:何为自由与压抑**
- 对权威的挑战 影片通过对中世纪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宗教和富有阶层的讽刺,表达了对传统权威的质疑和挑战。
- 人性的解放 影片中人物对欲望的追求,是对中世纪禁欲主义的反叛,展现了人性的解放和对自由的向往。
- 文学改编的创新 帕索里尼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大胆的改编,为古典文学作品赋予了新的生命和现代意义。
- 电影美学的突破 影片的“粗粝美学”和对非专业演员的使用,对当时的电影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拓宽了电影的表现形式。
💬 经典台词:讽刺与智慧的交织**
- (影片台词多为中世纪意大利方言,以下为意译) —— “人活着就是为了享乐。” (影片中普遍存在的世俗观念) —— “别相信你看到的,除非你真的懂。” (帕索里尼饰演的乔托学生) —— “真正的罪孽,在于你把生活过得无聊。” (影片对庸俗生活的讽刺)
📌 观影指南
- 对喜剧片、剧情片、文艺片、经典老片、意大利电影、帕索里尼作品、文学改编电影、性与宗教题材有兴趣的观众: 影片是不可错过的艺术经典。
- 对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导演风格有兴趣的影迷: 影片是理解其“生命三部曲”和电影美学的代表作。
- 对弗兰科·奇蒂、尼内托·达沃利等精湛表演有兴趣的观众**: 影片将提供令人信服的沉浸式演绎。
- 喜欢节奏独特、画面充满原始感、主题深刻且引人深思的电影: 影片是不错的选择。
- 寻求一部能够带来思想冲击、感受中世纪世俗生活、且充满艺术价值的电影: 影片能为寻求深度思考和观影体验的观众提供满足。
⭐ 电影综合评分
- IMDb 评分: 7.3/10 (基于1.3万+用户评分),显示该片在全球影迷中获得了较高评价,被认为是帕索里尼的代表作之一。
- 豆瓣评分: 7.6/10 (基于1.7万+用户评价),在华语观众中获得了高评价,口碑不错,被视为一部具有深刻内涵的艺术电影。
- 烂番茄评分: 82% (基于11位专业评分),专业影评人普遍给予正面评价,认为其“大胆、有趣,忠实于原著精神”。观众评分 78%,表明该片在普通观众中获得了较高认可。
🌟 结语
《十日谈》是帕索里尼“生命三部曲”开篇,一幅中世纪意大利世俗生活的狂想曲,一部关于欲望、宗教与人性的讽刺喜剧,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用112分钟将中世纪的粗犷与人性的欲望熔铸成1971年的意法德佳作。影片通过对西阿佩莱托、安德鲁西奥、梅塞托等几个故事的描绘,展现了讽刺与欲望、朴实与粗俗、宗教与世俗的对立、以及对生命力的赞美、性爱描绘,撑起了这部“人性狂想曲”的艺术寓言。它以充满力量的镜头点燃银幕,成为电影史中一抹独特且令人魂牵梦萦的光芒。
“当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以他独特而大胆的视角,将薄伽丘《十日谈》中的中世纪世俗生活搬上银幕,描绘一幅关于欲望、宗教与人性的讽刺喜剧时,你是否敢于,走进这个充满争议、朴实无华却又充满生命力的中世纪世界,去感受那份关于自由、压抑与人性的解放,最令人心潮澎湃也最令人深思的电影?”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