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龙 / Papillon (2017)

🎬 影片信息

  • 导演:迈克尔·诺尔(Michael Noer)
  • 编剧:亚伦·古兹科夫斯基(Aaron Guzikowski),改编自亨利·查理尔(Henri Charrière)自传小说及1973年同名电影
  • 主演:查理·汉纳姆(Charlie Hunnam,饰 亨利·“巴比龙”·查理尔/Henri “Papillon” Charrière)、拉米·马雷克(Rami Malek,饰 路易斯·德加/Louis Dega)、约里克·范·瓦赫宁根(Yorick van Wageningen,饰 监狱长/Warden Barrot)、罗兰·默勒(Roland Møller,饰 塞拉诺/Celano)、汤米·弗拉纳根(Tommy Flanagan,饰 马斯克/Mask)、伊芙·休森(Eve Hewson,饰 奈奈特/Nenette)
  • 片长:133分钟
  • 上映日期:2017年9月7日(多伦多国际电影节),2018年8月24日(美国)
  •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 捷克 / 西班牙
  • 类型:剧情 / 传记 / 冒险
  • 语言:英语、法国语、西班牙语
  • 别名:《巴比龙》(大陆)、《Papillon》(原名)、《L’Évadé》(法国)、《パピヨン》(日本)、《Papillon – Flucht zu Freiheit》(德国)
  • IMDb:tt5093026,7.2/10(基于85,000用户评分,截至2025年7月12日)
  • 烂番茄评分:51%(基于103篇评论,截至2024年),观众评分73%(基于流媒体反馈)
  • 票房:全球约1040万美元(预算约3800万美元)
  • 主要奖项:无显著奖项,2017年多伦多电影节展映

🔗 代码

(此处留空,可嵌入预告片或交互内容)


🔗 友链

(此处留空,可嵌入相关内容)


📝 剧情概述:自由不熄的越狱传奇

1930年代,巴黎小偷亨利·“巴比龙”·查理尔(查理·汉纳姆 饰)因被诬陷谋杀遭流放至法属圭亚那恶魔岛监狱。

  • 在狱中,他与伪造货币犯路易斯·德加(拉米·马雷克 饰)结盟,德加提供资金,巴比龙提供保护,二人策划多次高风险越狱。
  • 面对残酷的监狱长(约里克·范·瓦赫宁根 饰)与恶劣环境,巴比龙的自由信念屡经考验,历经十余年磨难。
  • 迈克尔·诺尔以冒险传记的沉重风格,
    谱写“自由不熄的越狱传奇”,
    融合生存抗争与人性友谊,探索自由、忠诚与救赎的碰撞。
    影片以恶魔岛的热带荒野为背景,
    映照20世纪中期对人性韧性与囚禁制度的反思。

🎥 诺尔的影像炼金术

  • 恶魔岛的荒蛮质感
    • 以法属圭亚那的热带丛林与监狱为背景,
      哈根·博格斯(Hagen Bogdanski)的摄影与大卫·巴克利(David Buckley)的配乐,
      搭配阴郁色调与紧张镜头,营造“压迫又充满希望的氛围”。
    • 视觉:海上漂流与牢房酷刑,凸显自由与囚禁的对比。
  • 剧情的冒险张力
    • 巴比龙的越狱与德加的忠诚,
      展现“自由如何在绝望中燃烧”。
    • 逃亡与背叛桥段,掀起人性波澜。
  • 叙事的2010年代风味
    • 融合传记冒险与心理刻画,
      呼应2010年代对个人抗争与人性韧性的关注。
    • 观众批评“节奏缓慢,重复1973年版”。

🎭 演员光谱:自由与友谊的碰撞

  • 查理·汉纳姆的巴比龙
    • 以坚韧而深情的表演,
      塑造“为自由不屈的越狱者”,
      被《Variety》赞“汉纳姆带来令人信服的执着”。
    • X网友称“汉纳姆的巴比龙充满血性”。
  • 拉米·马雷克的德加
    • 以脆弱而复杂的演技,
      刻画“在恐惧中成长的盟友”,
      增添友谊弧光。
    • 粉丝称“马雷克的德加让人动容”。
  • 群像的点缀
    • 约里克·范·瓦赫宁根(监狱长):冷酷反派,点燃压迫张力。
    • 罗兰·默勒(塞拉诺):凶狠囚犯,增添冲突底色。
    • 伊芙·休森(奈奈特):短暂挚爱,催化情感氛围。

🎞 幕后彩蛋:隐藏的细节与未解之谜

  • 自传改编的争议
    • 改编自亨利·查理尔1970年畅销自传,真实性存疑;
      片名“Papillon”(法语“蝴蝶”)源自亨利胸口的蝴蝶文身,象征自由渴望。
    • 诺尔重现1973年版经典场景,融入现代视觉风格。
  • 制作中的挑战
    • 2016年塞尔维亚与马耳他拍摄,耗时12周,预算约3800万美元;
      团队在热带丛林与海域实景拍摄,复刻恶魔岛环境。
    • 2017年多伦多电影节首映,获冒险片影迷好评。
  • 文化影响
    • 重塑1973年史蒂夫·麦奎因经典;
      IMDb 7.2,豆瓣7.3,《The Guardian》评“视觉震撼但缺乏新意”,
      X帖子称“汉纳姆与马雷克的化学反应很棒”,
      诺尔称“想拍一部关于人性不屈的冒险”。

🔥 争议与启示:自由与人性的交响

  • 叙事风格的争议
    • 观众批评“翻拍过于忠于原版,创新不足”,
      粉丝辩护“汉纳姆与马雷克的表演带来新意”。
    • 《The Hollywood Reporter》:“一部扎实但未超越经典的翻拍。”
  • 自由主题的刻画
    • 巴比龙的坚持被赞“人性韧性的生动写照”。
  • 社会与人性的隐喻
    • 恶魔岛的囚禁与越狱,
      映射2010年代对个人抗争与自由意志的探讨。

💬 经典台词:自由与忠诚的注解

  • “我不会在这里腐烂。”
    —— 巴比龙的宣言,奠定自由基调。
  • “信任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 德加的低语,点燃友谊火花。
  • “囚笼散尽,自由不息。”
    —— 未入正片的旁白,呼应主题。

📌 观影指南:谁该走进这片“越狱传奇”?

  • 冒险片爱好者:沉浸于紧张的越狱与生存抗争。
  • 传记粉丝:感受巴比龙的真实与传奇色彩。
  • 2010年代电影观众:品味现代化的经典重现。
  • 追求快节奏的观众:需适应133分钟的沉重叙事。

⭐ 电影综合评分:自由的冒险回响

  • 专业评价:IMDb 7.2,豆瓣7.3,《Variety》称“汉纳姆与马雷克撑起影片”;《Screen Daily》批“剧情拖沓,缺乏惊喜”。
  • 观众反馈:Letterboxd 3.6/5,粉丝称“越狱场面紧张刺激”,普通观众批“节奏偏慢”。
  • 票房:全球约1040万美元,商业表现未达预期。

🌟 结语

《巴比龙》是一场自由不熄的越狱传奇,迈克尔·诺尔用133分钟将冒险传记与人性抗争熔铸成2010年代电影的沉重篇章。查理·汉纳姆的巴比龙与拉米·马雷克的德加,撑起了这部“自由不熄的越狱传奇”。它以恶魔岛为背景,映照自由与忠诚的碰撞,成为冒险电影的现代注脚。

“囚笼无尽,自由不息。”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8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